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中国法制史论文

清代司法检验制度研究--以南部县衙档案为中心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导言第9-15页
 一、概念界定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页
 三、研究综述第10-14页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创新之处第14-15页
第一章 清代司法检验制度源流第15-23页
 第一节 清代以前司法检验制度发展概况第15-19页
  一、先秦时期的司法检验第15页
  二、秦汉时期的司法检验第15-16页
  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司法检验制度第16页
  四、两宋时期的司法检验制度第16-18页
  五、元明时期的司法检验制度第18-19页
 第二节 清代司法检验制度概述第19-23页
  一、清代对前代司法检验制度的继承和发展第19-21页
  二、清末司法检验制度的转型第21-23页
第二章 清代司法检验的主体第23-39页
 第一节 检验官员第23-29页
  一、五城兵马司官员、京县知县以及刑部官员第23页
  二、州县正印官第23-24页
  三、旗员第24页
  四、蒙古官员第24页
  五、佐贰官第24-28页
  六、其他官员第28-29页
 第二节 仵作第29-34页
  一、仵作的设置和招募第30-31页
  二、培养和考核第31-33页
  三、经济待遇第33-34页
 第三节 检验主体的义务第34-39页
  一、及时检验第34-35页
  二、亲临现场第35-37页
  三、如实检验第37页
  四、严禁扰民第37-39页
第三章 清代司法检验的一般性程序第39-59页
 第一节 报检和验前讯问第39-44页
  一、报检人第39-40页
  二、报检范围第40-41页
  三、验前讯问第41-44页
 第二节 免检第44-47页
  一、准予免检的情形第44-45页
  二、慎重免检第45-47页
 第三节 初检和复检第47-53页
  一、检验回避第47-48页
  二、讯凶投首第48页
  三、初检第48-50页
  四、验后质对和填格具结第50-52页
  五、复检第52-53页
 第四节 检验文书第53-59页
  一、尸图与尸格第53-54页
  二、骨图与骨格第54-57页
  三、验伤单第57页
  四、通详类上报公文第57-59页
第四章 对清代司法检验制度的认识第59-62页
 第一节 清代司法检验制度的优点第59-60页
  一、检验的法律条文较为完备第59页
  二、检验程序相对完善、合理第59-60页
  三、检验文书完整、规范第60页
 第二节 清代司法检验制度的不足第60-62页
  一、检验技术的缺陷第60-61页
  二、只能尸表检验,不能进行解剖第61页
  三、检验人员缺乏专业素养第61-62页
结语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一、档案资料第63页
 二、专著书籍第63-65页
 三、学位论文第65页
 四、连续出版物第65-67页
致谢第67-68页
个人简历第68页
论文发表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宁市居民通勤特征研究
下一篇:我国知识产权中行为保全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