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中学德育导师制的实践探索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3页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第7-8页
  (一)选题缘由第7-8页
  (二)研究意义第8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1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8-10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1-13页
  (一)研究内容第11-12页
  (二)研究方法第12-13页
   1、文献法第12页
   2、访谈法第12页
   3、个案分析法第12-13页
第二章 中学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理论基础第13-19页
 一、核心概念界定第13-16页
  (一)德育第13-14页
  (二)导师制第14-15页
  (三)德育导师制第15页
  (四)中学德育导师制第15-16页
 二、中学德育导师制的理论支撑第16-19页
  (一)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第16-17页
  (二)马克思的交往理论第17页
  (三)情感德育理论第17-19页
第三章 当前我国中学德育的现实困境及原因探索第19-30页
 一、中学德育面临的困境第19-23页
  (一)德育目标不明确第19-21页
  (二)德育内容远离学生实际第21-22页
  (三)缺乏情感投入的德育过程第22-23页
  (四)缺乏完善科学的德育评价机制第23页
 二、中学德育困境原因的探索第23-29页
  (一)学校教师德育合力不足第23-25页
  (二)德育教师德育能力水平不高第25-26页
  (三)家庭应承担的德育责任缺位或失位第26-27页
  (四)社会应承担的德育责任缺位第27-29页
 三、中学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意义第29-30页
第四章 中学实施德育导师制的对策及建议第30-48页
 一、实施德育导师制的具体对策第30-45页
  (一)加强德育导师的队伍建设第30-32页
   1、德育导师人选的确定第30-31页
   2、德育导师的培训和学习第31-32页
  (二)制定兼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德育目标第32-34页
   1、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第32-33页
   2、促进学生可持续进步第33-34页
  (三)选择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德育内容第34-40页
   1、传统美德教育第35页
   2、生命意识教育第35-36页
   3、挫折教育第36-37页
   4、感恩教育第37-38页
   5、公民教育第38页
   6、责任意识教育第38-39页
   7、合作意识教育第39-40页
  (四)增加对指导学生的情感投入第40页
  (五)增强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第40-41页
  (六)坚持德育导师制的德育原则第41-42页
   1、个性化原则第41页
   2、知行统一原则第41页
   3、理解信任原则第41页
   4、人本化原则第41页
   5、渐进性原则第41-42页
   6、量力而行原则第42页
  (七)创新德育导师制的德育方法第42-45页
   1、交流疏导第42页
   2、心理咨询第42-43页
   3、全人生指导第43-45页
 二、德育导师制实施中应避免的问题第45-48页
  (一)合理配置德育导师与被指导学生人数比例第45页
  (二)提高德育导师自身素质第45-46页
  (三)正确处理德育导师与班主任的关系问题第46-47页
  (四)正确处理德育导师与教学的关系问题第47-48页
结束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致谢第52-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陕西省宝鸡市的调查分析
下一篇:博里农民画在淮安农村初中校本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