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陕西省宝鸡市的调查分析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导论第9-21页
 一、研究缘起第9-11页
  (一)寄宿制学校的功能转变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第9-10页
  (二)寄宿制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攸关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第10页
  (三)寄宿制学校对优质师资队伍有强烈的现实需求第10-11页
 二、文献综述第11-18页
  (一)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第11-14页
  (二)关于“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第14-16页
  (三)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的研究第16-17页
  (四)已有研究成果的评价第17-18页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8-19页
  (一)研究目的第18页
  (二)研究意义第18-19页
 四、核心概念界定第19-20页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第19页
  (二)教师专业发展第19-20页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第20-21页
  (一)研究思路第20页
  (二)研究方法第20-21页
第二章 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基于宝鸡市的调查第21-36页
 一、调查的实施过程第21-22页
  (一)样本地的选取第21页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第21-22页
  (三)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第22页
 二、宝鸡市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的基本情况分析第22-25页
  (一)性别结构第22-23页
  (二)年龄结构第23页
  (三)学历层次第23-24页
  (四)职称结构第24-25页
  (五)学科结构第25页
 三、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分析第25-36页
  (一)专业知识不足第25-27页
  (二)专业能力偏低第27-30页
  (三)专业情意淡薄第30-33页
  (四)专业结构不合理第33页
  (五)多数任课教师兼任“生活教师”第33-35页
  (六)生活教师数量紧缺且不够专业第35-36页
第三章 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的原因分析第36-46页
 一、教师政策制度局限是导致发展困境的社会根源第36-39页
  (一)政策法规不够健全有效第36-37页
  (二)寄宿制学校的财政保障不够有力第37页
  (三)人事制度改革缺乏成效第37-38页
  (四)培训制度不够专业有效第38-39页
 二、学校管理不善是造成专业发展不利的重要原因第39-41页
  (一)管理体制不合理,缺乏人文关怀第39-40页
  (二)缺乏合理的激励、监督、评价机制第40页
  (三)教育资源有限,专业发展环境不理想第40-41页
 三、教师自身困境是影响专业发展的内在根源第41-46页
  (一)工作量繁重,专业发展意识淡薄第41-42页
  (二)专业发展能力不足,缺乏有效专业引领第42-43页
  (三)高付出下的低收入导致职业倦怠感强烈第43-44页
  (四)生活教师待遇低、缺少编制,工作满意度低第44-46页
第四章 促进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第46-57页
 一、确立寄宿制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培养理念第46-47页
  (一)明确寄宿制小学教师的角色与职业定位第46-47页
  (二)严控生活教师素质要求的标准第47页
 二、健全寄宿制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保障体系第47-49页
  (一)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育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第47-49页
  (二)完善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员额编制第49页
 三、完善寄宿制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管理机制第49-52页
  (一)优化学校管理,营造教师专业成长氛围第49-50页
  (二)建立有效的专业化发展激励机制第50-51页
  (三)建立合理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第51-52页
 四、构建寄宿制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培训体系第52-54页
  (一)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加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第52页
  (二)选择多样化培训方式,增强教师培训的实效性第52-53页
  (三)立足农村教育实际,开展校本培训第53-54页
  (四)将生活教师的培训纳入到教师教育培训体系中第54页
 五、强化寄宿制学校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第54-57页
  (一)树立自我发展意识,提升内动力第54-55页
  (二)改进专业实践,提升自主发展能力第55页
  (三)勤于教学反思,深入推进专业发展第55-57页
结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附录第61-67页
致谢第67-71页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幼儿责任感与同伴交往能力的相关研究
下一篇:中学德育导师制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