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姻缘传》中妒妇形象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绪论 | 第7-12页 |
| 第一章 《醒世姻缘传》中的妒妇形象 | 第12-21页 |
| ·隐忍型妒妇形象——发乎情,止乎礼 | 第12-14页 |
| ·突破不了封建礼教的妥协者 | 第12-13页 |
| ·将反抗寄托于他人的教唆者 | 第13-14页 |
| ·爆发型妒妇形象——处于攻势,行为强悍 | 第14-21页 |
| ·互妒的女性 | 第14-17页 |
| ·挑战男性权威的妒妇形象 | 第17-21页 |
| 第二章 《醒世姻缘传》中描写妒妇形象的艺术手法 | 第21-27页 |
| ·运用讽刺手法表现妒妇的主要形象特征 | 第21-24页 |
| ·夸张的人物语言、外貌描写 | 第21-22页 |
| ·戏剧化的情景描写 | 第22-23页 |
| ·作者直接或间接评论 | 第23-24页 |
| ·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细化描写妒妇形象特征 | 第24-25页 |
| ·正面实写 | 第24页 |
| ·反面虚写 | 第24-25页 |
| ·运用对比手法多角度突出妒妇形象特征 | 第25-27页 |
| ·在与贤妇的对比中体现出妒妇的泼辣强悍 | 第25页 |
| ·在与无能的丈夫的对比中体现出妒妇的精明能干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醒世姻缘传》中大量塑造妒妇形象的原因 | 第27-33页 |
| ·作者对文学史上描写妒妇形象传统的继承 | 第27-28页 |
| ·作者矛盾心理的宣泄 | 第28页 |
| ·王学左派思想对明清时期文学创作的影响 | 第28-29页 |
| ·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对女性的摧残 | 第29-30页 |
| ·男性惧内心理的推动 | 第30-33页 |
| 第四章 《醒世姻缘传》中描写妒妇形象的意义及局限 | 第33-40页 |
| ·《醒世姻缘传》中描写妒妇形象的意义 | 第33-39页 |
| ·《醒世姻缘传》中妒妇反抗的价值 | 第33-38页 |
| ·《醒世姻缘传》中的妒妇形象对后世的影响 | 第38-39页 |
| ·不可避免的局限 | 第39-40页 |
| 结论 | 第40-41页 |
| 注释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