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4页 |
1.1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基本原理 | 第12-13页 |
1.2 SPR技术的发展动态 | 第13-20页 |
1.2.1 高通量 | 第13-16页 |
1.2.2 高灵敏 | 第16-18页 |
1.2.3 高空间分辨 | 第18-19页 |
1.2.4 多功能 | 第19-20页 |
1.3 SPR技术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 | 第20-22页 |
1.3.1 细菌检测 | 第20-21页 |
1.3.2 流感病毒检测 | 第21-22页 |
1.4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2页 |
1.5 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22-24页 |
2 SPRi传感器的优化设计分析 | 第24-40页 |
2.1 基本原理 | 第24-26页 |
2.2 参数仿真与误差分析 | 第26-29页 |
2.2.1 参数仿真 | 第26-27页 |
2.2.2 误差分析 | 第27-29页 |
2.3 准直与成像系统设计与分析 | 第29-36页 |
2.3.1 LED准直系统 | 第29-33页 |
2.3.2 远心成像系统 | 第33-36页 |
2.4 性能分析 | 第36-38页 |
2.4.1 动态范围和灵敏度 | 第37页 |
2.4.2 折射率分辨率和检出限 | 第37-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3 消光方法与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 第40-56页 |
3.1 棱镜消光 | 第40-42页 |
3.1.1 参数仿真 | 第40-41页 |
3.1.2 性能分析 | 第41-42页 |
3.2 背景金膜消光 | 第42-44页 |
3.2.1 参数仿真 | 第42-43页 |
3.2.2 性能分析 | 第43-44页 |
3.3 消光折射率的优化设置 | 第44-50页 |
3.3.1 参数仿真 | 第44页 |
3.3.2 性能分析 | 第44-46页 |
3.3.3 机械结构设计 | 第46-47页 |
3.3.4 BSA生物实验 | 第47-50页 |
3.4 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 第50-55页 |
3.4.1 零相移数字滤波 | 第51页 |
3.4.2 小波分析 | 第51-52页 |
3.4.3 HHT变换 | 第52-53页 |
3.4.4 分析与讨论 | 第53-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4 基于SPRi传感技术的大肠杆菌检测 | 第56-62页 |
4.1 引言 | 第56页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6-58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56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6-57页 |
4.2.3 PDMS微腔阵列 | 第57页 |
4.2.4 细菌预培养和计数 | 第57页 |
4.2.5 细菌原位生长的SPRi监测 | 第57-58页 |
4.2.6 细菌监测过程中及监测结束后的计数 | 第58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8-61页 |
4.3.1 细菌原位生长的SPRi曲线 | 第58-59页 |
4.3.2 细菌检测时间 | 第59-60页 |
4.3.3 细菌各阶段浓度 | 第60-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5 基于SPR传感技术的H7N9流感病毒检测 | 第62-69页 |
5.1 引言 | 第62页 |
5.2 基于抗原-抗体识别体系的H7N9流感病毒检测 | 第62-66页 |
5.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2-64页 |
5.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4-66页 |
5.3 基于碱基互补配对识别体系的H7N9流感病毒检测 | 第66-68页 |
5.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6-67页 |
5.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7-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9-72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69-70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9页 |
作者简介、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