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介绍案例及争议焦点 | 第9-12页 |
一、案例介绍 | 第9-10页 |
(一)案例一 | 第9页 |
(二)案例二 | 第9-10页 |
二、案例所反映的问题 | 第10-12页 |
(一)案件事实认定不同 | 第10页 |
(二)判决的理由与标准不同 | 第10-12页 |
第二章“驾车碰瓷”类案件定性依据的归纳 | 第12-29页 |
一、“驾车碰瓷”定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分析 | 第12-18页 |
(一)刑法关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规定 | 第12-13页 |
(二)关于“公共安全”内容的分析 | 第13-15页 |
(三)关于“危险方法”的分析 | 第15-17页 |
(四)关于行为人“主观心态”的分析 | 第17-18页 |
二、“驾车碰瓷”定性为敲诈勒索罪的分析 | 第18-24页 |
(一)刑法关于敲诈勒索罪规定 | 第18-20页 |
(二) 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区分 | 第20-21页 |
(三) 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区分 | 第21-23页 |
(四) 交通管理者的介入与敲诈勒索罪成立的关系 | 第23-24页 |
三、“驾车碰瓷”行为定性依据的归纳 | 第24-29页 |
(一)运用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 第24-25页 |
(二)运用牵连犯理论 | 第25-27页 |
(三)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对两则案例的总结与思考 | 第29-33页 |
一、案例一的总结与思考 | 第30-31页 |
二、案例二的总结与思考 | 第31-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个人简历 | 第36-37页 |
后记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