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型抢劫疑难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转化型抢劫前行为的范围 | 第10-16页 |
一、王某抢劫案 | 第10页 |
(一)案情介绍 | 第10页 |
(二)争议焦点 | 第10页 |
二、转化型抢劫前行为的范围认定 | 第10-14页 |
(一)学界分歧 | 第11-12页 |
(二)笔者观点 | 第12-14页 |
三、案件评析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转化型抢劫客观条件的认定标准 | 第16-22页 |
一、吉某抢劫案 | 第16-17页 |
(一)案情介绍 | 第16页 |
(二)争议焦点 | 第16-17页 |
二、“当场”以及“暴力”的认定标准 | 第17-21页 |
(一)对“当场”的认定 | 第17-19页 |
(二)对“暴力”的认定 | 第19-21页 |
三、案件评析 | 第21-22页 |
第三章 转化型抢劫主体资格的认定 | 第22-28页 |
一、刘某抢劫案 | 第22-23页 |
(一)案情介绍 | 第22页 |
(二)争议焦点 | 第22-23页 |
二、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能否为其主体 | 第23-26页 |
(一)学界分歧 | 第23-24页 |
(二)笔者观点 | 第24-26页 |
三、案件评析 | 第26-28页 |
第四章 转化型抢劫中的犯罪停止形态 | 第28-35页 |
一、王某抢劫案 | 第28页 |
(一)案情介绍 | 第28页 |
(二)争议焦点 | 第28页 |
二、转化型抢劫中犯罪未完成形态的认定 | 第28-33页 |
(一)转化型抢劫是否存在犯罪预备状态 | 第29页 |
(二)转化型抢劫中的犯罪中止状态 | 第29-30页 |
(三)转化型抢劫中的犯罪未遂状态 | 第30-33页 |
三、案件评析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个人简历 | 第38-39页 |
后记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