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T集团外资引入模式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10-19页 |
|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 ·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 | 第12-15页 |
| ·评析 | 第15-16页 |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论文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 第17-19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 ·创新点 | 第18-19页 |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 ·FDI理论 | 第19-21页 |
| ·垄断优势理论 | 第19-20页 |
| ·市场内部化理论 | 第20页 |
|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第20-21页 |
| ·战略合作的相关理论 | 第21-23页 |
|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 第21-22页 |
| ·跨国战略联盟理论 | 第22页 |
| ·合作竞争理论 | 第22-23页 |
| ·Killing合资模型 | 第23-24页 |
| 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汽车制造业外资引入模式比较分析 | 第25-43页 |
|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外资引入 | 第25-29页 |
| ·发展历程 | 第25-27页 |
| ·主要模式 | 第27-29页 |
| ·中国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外资引入模式 | 第29-35页 |
| ·SNT集团与沃尔沃、德国MAN的合作 | 第29-32页 |
| ·北汽福田与戴姆勒的合作 | 第32-34页 |
| ·东风汽车与沃尔沃的合作 | 第34-35页 |
| ·韩国汽车制造企业外资引入模式 | 第35-38页 |
| ·基本状况 | 第36-37页 |
| ·模式特点与优势 | 第37-38页 |
| ·比较结果 | 第38-42页 |
| ·中、韩汽车制造业 | 第38-39页 |
| ·中国乘用车与商用车 | 第39-41页 |
| ·SNT集团与其他企业 | 第41-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第4章SNT集团外资引入模式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43-48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43-45页 |
| ·市场开拓不力 | 第43-44页 |
| ·关键技术被封锁 | 第44-45页 |
| ·存在公司控制权风险 | 第45页 |
|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5-47页 |
| ·市场定位错误 | 第45-46页 |
| ·合作意向错位 | 第46-47页 |
| ·风险控制意识弱化 | 第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第5章 对策与建议 | 第48-52页 |
| ·SNT集团外资引入模式的优化对策 | 第48-49页 |
| ·增强资本市场运作能力 | 第48页 |
| ·充分利用外方经验和市场 | 第48-49页 |
| ·提高技术交流频度和力度 | 第49页 |
| ·我国汽车制造业外资引入模式选择建议 | 第49-51页 |
| ·在学习核心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发展 | 第49-50页 |
| ·掌控股权 | 第50页 |
| ·从整车向关键零配件延伸 | 第50-51页 |
| 小结 | 第51-52页 |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2-53页 |
| ·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52页 |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