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材建设的探索--以《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为例
目录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10-16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问题提出的理由 | 第11-12页 |
(一) 社会发展需要 | 第11页 |
(二) 我国高中生物教材现状 | 第11页 |
(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 | 第11页 |
(四) 国际教材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三、 学材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四、 研究的目的 | 第14页 |
五、 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一) 在理论上引发对学材建设的充分关注和研究 | 第14-15页 |
(二) 在实践上通过尝试为学材建设提供开发原材料 | 第15页 |
六、 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 文献法 | 第15页 |
(二) 访谈法 | 第15-16页 |
第二部分 学材综述 | 第16-21页 |
一、 学材概念的提出 | 第16页 |
二、 学材的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一) 教材与学材 | 第17-18页 |
(二) 学案与学材 | 第18-19页 |
三、 学材的功能 | 第19-21页 |
(一) 唤起学习欲望 | 第19页 |
(二) 提示学习课题 | 第19页 |
(三) 提示学习方法 | 第19-20页 |
(四) 促进学习个性化和个别化 | 第20页 |
(五) 巩固学习 | 第20-21页 |
第三部分 学材编写的理论研究 | 第21-29页 |
一、 学材编写理论依据 | 第21-25页 |
(一) 系统论 | 第21-22页 |
(二)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2-23页 |
(三) 认知负荷理论 | 第23-24页 |
(四)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24页 |
(五) 认知结构同化理论 | 第24-25页 |
二、 学材的编写原则 | 第25-27页 |
(一) 科学性原则 | 第25页 |
(二) 系统性原则 | 第25-26页 |
(三) 科普性原则 | 第26页 |
(四) 梯度性原则 | 第26页 |
(五) 趣味性原则 | 第26页 |
(六) 探索性原则 | 第26-27页 |
三、 学材的编写内容 | 第27-29页 |
(一) 学习目标 | 第27页 |
(二) 学法指导 | 第27页 |
(三) 知识内容 | 第27页 |
(四) 问题导学 | 第27-28页 |
(五) 要点巩固 | 第28页 |
(六) 反馈练习 | 第28页 |
(七) 自我反思 | 第28-29页 |
第四部分 学材编写的实践研究 | 第29-41页 |
第五部分 实施与反馈 | 第41-42页 |
第六部分 结论 | 第42-43页 |
注释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