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缩略词表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22页 |
1 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纤维素 | 第11-12页 |
·纤维素酶及其作用机制 | 第12-15页 |
·纤维素酶 | 第12-13页 |
·纤维素酶的作用机制 | 第13-15页 |
·纤维素酶的来源 | 第15页 |
·纤维素酶的分子结构 | 第15-16页 |
2 β-葡聚糖与β-l,4-葡聚糖酶 | 第16-18页 |
·β-葡聚糖 | 第16-17页 |
·β-l,4-葡聚糖酶的应用 | 第17-18页 |
·β-葡聚糖酶在啤酒工业中的应用 | 第17页 |
·β-葡聚糖酶在制糖工业中的应用 | 第17页 |
·β-葡聚糖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3 玉蜀黍赤霉菌 | 第18-19页 |
4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 第19-21页 |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组成及类型 | 第19-20页 |
·毕赤酵母受体菌 | 第20-21页 |
5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1-2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一章 玉蜀黍赤霉菌β-1,4-葡聚糖酶GzeglAI的基因合成及鉴定 | 第22-3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31页 |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基因合成和表达载体构建 | 第23-28页 |
·片段密码子改造 | 第28页 |
·胶回收、DNA测序及质粒提取 | 第28-31页 |
·DNA回收 | 第28-29页 |
·回收DNA与测序载体pMD18-T的连接 | 第29页 |
·DNA与pMD18-T Vector的连接产物转化EG60 感受态 | 第29-30页 |
·质粒DNA的小量制备(碱裂解法) | 第30-31页 |
·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31页 |
·DNA序列测定 | 第3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5页 |
·GzeglAI基因的合成 | 第31-35页 |
3 讨论 | 第35-37页 |
第二章 玉蜀黍赤霉菌β-1,4-葡聚糖酶的甲醇型酵母分泌表达和纯化 | 第37-4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45页 |
·实验材料 | 第37-38页 |
·细菌菌株和质粒 | 第37页 |
·化学试剂及实验仪器 | 第37-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45页 |
·GzeglAI基因电转入毕赤酵母 | 第38-40页 |
·毕赤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8页 |
·毕赤酵母的电击转化 | 第38-39页 |
·阳性重组菌株的筛选 | 第39-40页 |
·GzeglAI基因胞外表达及纯化 | 第40-41页 |
·玉蜀黍赤霉菌β-1,4-葡聚糖酶的糖基化 | 第41-42页 |
·玉蜀黍赤霉菌β-1,4-葡聚糖酶的SDS-PAGE | 第42-43页 |
·相关溶液配制 | 第42页 |
·分离胶的灌制 | 第42-43页 |
·浓缩胶的配制 | 第43页 |
·电泳 | 第43页 |
·染色、脱色 | 第43页 |
·玉蜀黍赤霉菌β-1,4-葡聚糖酶的蛋白定量 | 第43-4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5-46页 |
·GzeglAI基因在甲醇型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 第45页 |
·β-1,4-葡聚糖酶的蛋白定量及SDS-PAGE验证 | 第45-46页 |
3 讨论 | 第46-47页 |
第三章 玉蜀黍赤霉菌β-1,4-葡聚糖酶酶学特性和功能的研究 | 第47-6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7-51页 |
·实验材料 | 第47-48页 |
·化学试剂及酶制剂 | 第47页 |
·常用储备液及配制方法 | 第47-48页 |
·实验方法 | 第48-51页 |
·酶活性测定 | 第48页 |
·玉蜀黍赤霉菌β-1,4-葡聚糖酶的最适pH和温度 | 第48页 |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8-49页 |
·玉蜀黍赤霉菌β-1,4-葡聚糖酶的pH稳定性及热稳定性研究 | 第49页 |
·不同金属离子对玉蜀黍赤霉菌β-1,4-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玉蜀黍赤霉菌β-1,4-葡聚糖酶的底物特异性研究 | 第50页 |
·两种消化蛋白酶对玉蜀黍赤霉菌β-1,4-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 | 第50页 |
·玉蜀黍赤霉菌β-1,4-葡聚糖酶的系统进化树和三级结构预测 | 第50-5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1-58页 |
·玉蜀黍赤霉菌β-1,4-葡聚糖酶的最适温度和热稳定性 | 第51-52页 |
·葡萄糖标准曲线和米氏常数 | 第52-53页 |
·玉蜀黍赤霉菌β-1,4-葡聚糖酶的最适pH和pH稳定性 | 第53-54页 |
·不同金属离子对玉蜀黍赤霉菌β-1,4-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玉蜀黍赤霉菌β-1,4-葡聚糖酶的底物特异性 | 第55-56页 |
·两种蛋白消化酶对玉蜀黍赤霉菌β-1,4-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 | 第56页 |
·玉蜀黍赤霉菌β-1,4-葡聚糖酶的系统进化树和三级空间结构 | 第56-58页 |
3 讨论 | 第58-60页 |
本文结论与创新点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附录 | 第66-68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