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3页 |
·引言 | 第16-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页 |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 第17页 |
·猴耳环属植物概述 | 第17-18页 |
·主要形态特征 | 第17-18页 |
·分类学概况及其存在的争议 | 第18页 |
·猴耳环概述 | 第18-21页 |
·猴耳环的自然地理分布 | 第18-19页 |
·猴耳环的分类特征及生态生物学特性 | 第19-20页 |
·猴耳环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关键的科学问题 | 第21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3-25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3-25页 |
·区域概况 | 第23-25页 |
第三章 猴耳环群落学特征 | 第25-34页 |
·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野外调查 | 第25-26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6-27页 |
·径级分布 | 第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2页 |
·群落命名 | 第27-29页 |
·群落组成结构 | 第29-30页 |
·群落大小结构 | 第30-31页 |
·猴耳环种群密度和径级结构 | 第31-32页 |
·讨论 | 第32-34页 |
第四章 猴耳环种内种间竞争的数量关系 | 第34-44页 |
·研究方法 | 第35-36页 |
·野外调查 | 第35页 |
·径级分布 | 第35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5-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2页 |
·对象木及竞争木的基本情况 | 第36-37页 |
·猴耳环的种内和种间竞争 | 第37-38页 |
·猴耳环种群的种内竞争 | 第38页 |
·猴耳环种群的种间竞争 | 第38-40页 |
·猴耳环对象木胸径与竞争强度的关系及其预测 | 第40-42页 |
·讨论 | 第42-44页 |
第五章 猴耳环叶功能性状分析 | 第44-52页 |
·研究方法 | 第44-46页 |
·野外数据收集 | 第44-45页 |
·径级分布 | 第45页 |
·植物叶片的测定 | 第45-46页 |
·数据分析 | 第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0页 |
·猴耳环不同径级植株叶功能性状 | 第46-47页 |
·猴耳环不同径级植株间叶功能性状的方差分析 | 第47-48页 |
·各功能性状与植株胸径之间的相关性 | 第48-49页 |
·猴耳环叶功能性状间相互关系 | 第49页 |
·猴耳环叶功能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 第49-50页 |
·讨论 | 第50-52页 |
第六章 猴耳环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 | 第52-59页 |
·研究方法 | 第52-53页 |
·野外数据收集 | 第52页 |
·叶片 N、P 的测定 | 第52-53页 |
·生活史阶段的划分 | 第53页 |
·数据分析 | 第5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3-56页 |
·不同生活史阶段叶片 N、P 元素含量 | 第53-54页 |
·叶片 N、P 化学计量比值特征 | 第54页 |
·叶片营养元素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54-56页 |
·讨论 | 第56-59页 |
·不同生活史阶段猴耳环叶片中 N、P 含量分析 | 第56-57页 |
·化学计量比及相关性分析 | 第57-59页 |
第七章 猴耳环种子大小、种子脱水敏感性及萌发相互关系的研究 | 第59-7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0-62页 |
·种子采集及种子大小测定 | 第60-61页 |
·种子脱水和含水量的测定 | 第61页 |
·种子活力测定 | 第61页 |
·数据处理 | 第61-62页 |
·结果和分析 | 第62-66页 |
·猴耳环大小种子分级及其形态性状 | 第62页 |
·种子大小对种子脱水速率的影响 | 第62-63页 |
·不同脱水时间对 3 种等级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63-64页 |
·猴耳环不同大小种子功能性状之间的比较 | 第64-65页 |
·猴耳环 3 种大小等级种子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 | 第65-66页 |
·讨论 | 第66-70页 |
·3 种大小等级猴耳环种子的形态特点 | 第66-67页 |
·种子大小以及脱水对猴耳环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67-68页 |
·猴耳环种子的脱水敏感性 | 第68-69页 |
·种子大小对猴耳环脱水敏感性的影响 | 第69-70页 |
第八章 主要结论和展望 | 第70-73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5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