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时代背景 | 第11页 |
·学科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问题 | 第12-13页 |
·问题的发现 | 第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方法及论文框架 | 第14-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论文框架 | 第15-16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6-24页 |
·数学符号感与符号意识的相关研究 | 第16-19页 |
·符号感与符号意识的概念研究 | 第16-18页 |
·有关学生数学符号感(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 | 第18-19页 |
·有关数学符号的功能研究 | 第19-20页 |
·数学符号的总体功能 | 第19页 |
·数学符号的思维功能 | 第19-20页 |
·有关数学符号的教学策略研究 | 第20-24页 |
·要让学生体会引入数学符号的必要性 | 第20-21页 |
·要注重不同数学语言之间的转换 | 第21页 |
·要注重揭示数学符号的含义和本质 | 第21-22页 |
·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 第22-24页 |
3 符号思考的内涵分析 | 第24-40页 |
·符号思考的内涵 | 第24-30页 |
·“符号思考”的心理学释义 | 第24-26页 |
·“符号思考”的哲学释义 | 第26-29页 |
·基于课程标准的符号思考分析 | 第29-30页 |
·符号思考的行为表现 | 第30-32页 |
·符号化 | 第30页 |
·借助符号直观思考 | 第30-32页 |
·符号间的转换 | 第32页 |
·符号思考的特点 | 第32-36页 |
·符号思考具有差异性 | 第32-34页 |
·符号思考具有经济性 | 第34-35页 |
·符号思考具有不连续性 | 第35-36页 |
·符号思考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第36页 |
·符号思考的作用 | 第36-40页 |
·发展符号思考有助于学生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 | 第36-37页 |
·发展符号思考有助于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 第37-39页 |
·符号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第39-40页 |
4 促进数学符号思考的教学策略 | 第40-57页 |
·概念教学中促进数学符号思考的策略 | 第40-42页 |
·讲清符号的来源及产生的背景,获得概念符号的基本意义 | 第40-41页 |
·建立新旧数学符号之间的联系,建构概念符号的意义结构 | 第41-42页 |
·注重符号的适度应用与操练,巩固概念符号的理解与认识 | 第42页 |
·命题教学中促进数学符号思考的策略 | 第42-46页 |
·命题探索,构建符号思考的自我体验 | 第42-44页 |
·命题证明,培养符号思考的良好习惯 | 第44-45页 |
·命题转换,促进符号思考的灵活敏捷 | 第45-46页 |
·命题延伸,促进符号思考的深度发展 | 第46页 |
·问题解决教学中促进数学符号思考的策略 | 第46-57页 |
·注重审题,提高符号思考的速度,带动思维的活跃 | 第46-47页 |
·注重突出数学的思想方法,提高数学符号思考的效率 | 第47-49页 |
·注重解题的反思与回顾,促进数学符号思考的严谨完善 | 第49-53页 |
·注重解题的联想与延伸,促进符号思考的多端发展 | 第53-57页 |
5 总结、反思与展望 | 第57-60页 |
·研究总结 | 第57-58页 |
·研究反思 | 第58页 |
·研究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 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