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绪论 | 第7-11页 |
| 第一章 中国边缘题材电影与青年亚文化的界定 | 第11-20页 |
| 第一节 中国边缘题材电影的界定 | 第11-17页 |
| 一、 中国边缘题材电影的界定 | 第11-12页 |
| 二、 中国边缘题材电影的发展概况 | 第12-17页 |
| 第二节 青年亚文化的界定 | 第17-20页 |
| 一、 青年亚文化的概念 | 第17页 |
| 二、 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 | 第17-18页 |
| 三、 中国青年亚文化的发展现状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中国边缘题材电影呈现青年亚文化的叙事形态与精神内核 | 第20-26页 |
| 第一节 中国边缘题材电影呈现青年亚文化的叙事形态 | 第20-24页 |
| 一、 成长叙事 | 第20-21页 |
| 二、 女性叙事 | 第21-22页 |
| 三、 底层叙事 | 第22-23页 |
| 四、 同性恋叙事 | 第23-24页 |
| 第二节 中国边缘题材电影呈现青年亚文化的精神内核 | 第24-26页 |
| 一、 对自我世界的放逐性 | 第24页 |
| 二、 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性 | 第24-25页 |
| 三、 对主流文化的悖逆性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中国边缘题材电影中青年亚文化的表达方式与艺术特征 | 第26-35页 |
| 第一节 中国边缘题材电影中青年亚文化的表达方式 | 第26-28页 |
| 一、 反讽与调侃 | 第26-27页 |
| 二、 拼贴与戏仿 | 第27页 |
| 三、 解构与消解 | 第27-28页 |
| 第二节 中国边缘题材电影中青年亚文化的艺术特征 | 第28-31页 |
| 一、 题材的纪实求真 | 第28-29页 |
| 二、 叙事角度的转变 | 第29-30页 |
| 三、 镜头语言的复杂性 | 第30页 |
| 四、 纪录与虚构的结合 | 第30-31页 |
| 第三节 中国边缘题材电影中创作主体与青年亚文化的关系 | 第31-35页 |
| 一、 叙事的个人化 | 第31-32页 |
| 二、 主题的批判性 | 第32-33页 |
| 三、 表现手法的象征性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中国边缘题材电影创作主体热衷探寻青年亚文化的原因追溯 | 第35-38页 |
| 第一节 心理因素 | 第35-36页 |
| 一、 个体表达 | 第35-36页 |
| 二、 群体狂欢 | 第36页 |
| 第二节 现实因素 | 第36-38页 |
| 一、 父权文化影响 | 第36-37页 |
| 二、 对抗文化反哺 | 第37-38页 |
| 第五章 青年亚文化对中国边缘题材电影的影响 | 第38-40页 |
| 第一节 为中国边缘题材电影创作注入新源泉 | 第38页 |
| 第二节 为中国边缘题材电影创作者提供话语权 | 第38-40页 |
| 结语 | 第40-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作者简介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