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休诗学理论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6页 |
绪论 | 第6-11页 |
一、 贯休简评 | 第6-7页 |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一) 著作方面 | 第8-9页 |
(二) 学术论文方面 | 第9页 |
(三) 博(硕)学位论文方面 | 第9-11页 |
第一章 贯休诗文本论 | 第11-20页 |
第一节 兼容——慈悲与仁爱 | 第11-13页 |
第二节 共存——奉献与自由 | 第13-16页 |
第三节 互映——忠君与尊人 | 第16-20页 |
第二章 贯休诗创作论 | 第20-28页 |
第一节 苦吟——语言与音律的执着追求 | 第20-22页 |
第二节 诗魔——情思与灵感的心物会和 | 第22-23页 |
第三节 匠化——具象与抽象的审美体验 | 第23-25页 |
第四节 境界——禅境与诗境的圆融契合 | 第25-28页 |
第三章 贯休诗风格论 | 第28-36页 |
第一节 格力——胆识与慷慨的艺术表现 | 第28-29页 |
第二节 骚雅——忧怨与讽刺的继承发展 | 第29-31页 |
第三节 偈颂——诗魂与佛偈的巧妙转换 | 第31-33页 |
第四节 文行——文采与德行的有机结合 | 第33-36页 |
第四章 贯休及其诗论的影响 | 第36-39页 |
结语 | 第39-42页 |
注释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