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前言 | 第11-12页 |
|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12页 |
|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 ·“Choking”的定义 | 第12-14页 |
| ·“Choking”的三种理论假说 | 第14-17页 |
| ·“干扰理论模式”假说 | 第14-15页 |
| ·“自动执行理论模式”假说 | 第15-16页 |
| ·两者结合的过程理论模式 | 第16-17页 |
| ·“Choking”现象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 第17-21页 |
| ·国外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 第17-18页 |
| ·国内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 第18-21页 |
| ·小结 | 第21-22页 |
| 3 研究假设 | 第22-24页 |
| ·压力、注意指示与“Choking” | 第22页 |
| ·特质焦虑与“Choking” | 第22-23页 |
| ·自我意识与“Choking” | 第23页 |
| ·心理控制类型与“Choking” | 第23-24页 |
| 4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第24-31页 |
| ·实验对象 | 第24-25页 |
|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25页 |
| ·法访谈法 | 第25页 |
| ·问卷调查法 | 第25页 |
| ·实验法 | 第25页 |
| ·数理统计法 | 第25-26页 |
| ·实验任务 | 第26页 |
| ·实验设计 | 第26-27页 |
| ·测试工具 | 第27-28页 |
|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 ·测试量表 | 第27-28页 |
| ·压力设置 | 第28页 |
| ·研究变量 | 第28页 |
| ·实验程序 | 第28-30页 |
| ·“Choking”指数的操作性定义 | 第30-31页 |
| 5 结果与分析 | 第31-34页 |
| ·压力强度的有效性检验 | 第31页 |
| ·压力与注意指示的主效应及交互检验 | 第31-32页 |
| ·运动员人格特质与“Choking”的关系 | 第32-34页 |
| ·运动员人格特质与“Choking”指数的一般性描述统计分析 | 第32-33页 |
| ·相关矩阵分析 | 第33页 |
| ·“Choking”指数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 第33-34页 |
| 6 讨论 | 第34-37页 |
| ·压力和注意指示对发球成绩的影响 | 第34-35页 |
| ·“Choking”现象的预测变量 | 第35-36页 |
| ·自我意识、竞赛特质焦虑和心理控制源的相互关系 | 第36页 |
| ·羽毛球与其他项目运动员“Choking”影响因素对比 | 第36-37页 |
| 7 研究的不足与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37-38页 |
| ·研究的不足 | 第37-38页 |
| ·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38页 |
| 8 结论与建议 | 第38-40页 |
| ·结论 | 第38页 |
| ·建议 | 第38-40页 |
| 9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 10 致谢 | 第43-44页 |
| 11 附录 | 第44-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