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消化系肿瘤论文--胃肿瘤论文

Array-ELISA技术的建立及其在胃癌标志物检测方面的初步应用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表第10-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43页
   ·ATM技术及其进展第19-32页
     ·ATM技术简介第19页
     ·ATM技术的发展历史第19-21页
       ·ATM技术产生的免疫测定技术背景第19-20页
         ·ELISA技术的兴起第19页
         ·非竞争夹心法ELISA的广泛应用第19-20页
       ·ATM测定方法的诞生第20-21页
         ·微型化免疫测定方式的提出第20页
         ·微型化免疫测定理论的提出第20-21页
         ·ATM测定方法的初步尝试第21页
     ·ATM技术的构成要素第21-22页
       ·不同检测通道的独立性第21页
       ·平行高通量检测第21-22页
       ·与常规ELISA相当或更高的检测灵敏性和动态范围第22页
     ·ATM技术的发展概况第22-28页
       ·微型免疫测定的结合动力学理论研究第22-23页
       ·点样技术对ATM测定的影响第23-24页
       ·固定化技术平台第24-26页
         ·平面固相介质平台第24-25页
         ·微球/磁珠悬浮测定平台第25页
         ·微流体检测平台第25-26页
       ·ATM的检测第26-27页
         ·检测手段和方法第26页
         ·检测策略第26-27页
         ·信号放大反应第27页
       ·数据分析第27-28页
     ·ATM技术在肿瘤相关标志物检测方面的应用第28-32页
       ·肿瘤相关标志物的研究背景第28-29页
       ·ATM技术在肿瘤相关标志物检测方面的进展第29-32页
         ·乳腺癌第30页
         ·肺癌第30页
         ·结直肠癌第30-31页
         ·胃癌第31-32页
   ·针对胃癌相关新型标志物的联合定量检测技术的建立第32-43页
     ·胃癌相关标志物的研究现状第32-33页
     ·胃癌相关标志物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第33-34页
       ·常规标志物的临床检测表现有限第33页
       ·组织特异性标志物的肿瘤相关性不足第33页
       ·标志物类型单一第33-34页
       ·联合检测策略和技术相对滞后第34页
     ·Array-ELISA技术在胃癌相关标志物联合定量研究中的优势第34-35页
     ·基于胃癌相关新型标志物建立Array-ELISA技术的问题和挑战第35-43页
       ·新型标志物的相关生物资源有限第35-37页
         ·标志物蛋白第35-36页
         ·标志物抗体第36-37页
       ·配对抗体的筛选成功率低第37-38页
         ·生物资源的限制第37页
         ·抗体配对的理论限制第37页
         ·高背景现象的干扰第37-38页
       ·联合定量测定的严格要求第38-43页
         ·可靠性第38-39页
         ·特异性第39-40页
         ·准确性第40页
         ·加标回收率第40页
         ·定量检测极限第40-41页
         ·标准曲线的拟合第41-43页
第二章 候选标志物相关蛋白和抗体的制备第43-67页
   ·引言第43页
   ·材料和方法第43-58页
     ·材料第43-48页
       ·克隆表达载体第43页
       ·大肠杆菌表达和克隆菌株第43-44页
       ·柱料第44页
       ·实验动物和细胞培养第44页
       ·分子生物学试剂第44页
       ·抗体制备和筛选相关试剂第44页
       ·软件和数据库第44页
       ·缓冲液第44-45页
       ·仪器第45-46页
       ·其它试剂或耗材第46页
       ·引物合成第46-48页
     ·方法第48-58页
       ·抗原表位预测第48页
       ·PCR第48-49页
       ·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反应第49页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49页
       ·DNA琼脂糖凝胶回收第49-50页
       ·DNA片段与质粒的连接第50页
       ·细菌转化第50页
       ·质粒提取第50-51页
       ·原核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流程第51页
       ·重组蛋白的小量诱导表达第51页
       ·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51-52页
       ·考马斯亮蓝染色第52页
       ·重组蛋白表达的可溶性分析第52页
       ·重组蛋白的镍柱亲和纯化第52-53页
       ·重组蛋白的复性第53-54页
         ·基于去污剂sarkosine的纯化复性方法第53页
         ·基于包涵体富集的复性方法第53-54页
       ·兔源pAb的制备第54页
       ·鼠源mAb的制备第54页
       ·mAb的大量制备第54-55页
         ·动物体内诱生法第54页
         ·体外培养法第54-55页
       ·抗体的亲和蛋白纯化第55页
       ·直接法ELISA第55页
       ·间接法ELISA第55页
       ·Bradford蛋白定量测定第55-56页
       ·免疫印迹测定第56页
       ·点印迹测定第56-57页
       ·免疫荧光测定第57页
       ·免疫沉淀测定第57页
       ·免疫组织化学测定第57-58页
   ·实验结果第58-66页
     ·基于前期实验基础和文献检索的候选标志物选择第58-60页
     ·标志物原核重组蛋白的大规模制备第60-64页
     ·标志物抗体的大规模制备和严格筛选第64页
     ·Nus标签重组质粒具有较好的表达率和蛋白可溶性第64页
     ·抗体制备对抗体质量的影响第64-66页
   ·小结第66-67页
第三章 抗体夹心配对筛选第67-83页
   ·引言第67页
   ·材料和方法第67-69页
     ·材料第67页
     ·缓冲液第67-68页
     ·方法第68-69页
       ·蛋白的透析第68页
       ·蛋白的浓缩第68页
       ·生物素标记第68页
       ·重组蛋白与柱料的共价偶联第68-69页
       ·抗体的抗原亲和层析纯化第69页
       ·夹心法ELISA第69页
   ·实验结果第69-82页
     ·基于多种配对方式的抗体配对筛选第69-70页
     ·生物素标记效率优化第70-71页
     ·抗体配对筛选相关的高背景干扰现象的研究第71-80页
       ·抗原空白对照高背景现象的出现第71-72页
       ·基于酶标二抗检测的非特异性结合研究第72-75页
         ·抗体的亲和蛋白纯化过程对背景信号的影响第72-73页
         ·酶标二抗的跨物种交叉反应对背景信号的影响第73-74页
         ·高背景与抗体的腹水制备过程相关第74-75页
       ·基于生物素-链亲和素检测系统的非特异性结合研究第75-77页
         ·捕获mAb与检测mAb之间存在高背景第75-76页
         ·高背景与抗体来源的HA有关第76-77页
         ·抗体相关的HA来自腹水第77页
       ·高背景的降低和消除第77-79页
         ·不同封闭条件对高背景的影响第77-78页
         ·抗原亲和层析可有效消除抗体的HA污染第78-79页
       ·高背景消除对免疫测定效果的改善第79-80页
     ·抗原亲和层析的洗脱优化第80-82页
   ·小结第82-83页
第四章 Array-ELISA技术的建立及其在血清筛选中的初步应用第83-107页
   ·引言第83页
   ·材料和方法第83-87页
     ·材料第83-86页
       ·商品购置的抗原和抗体第83-84页
       ·试剂和耗材第84页
       ·仪器第84页
       ·软件第84页
       ·血清样本第84-86页
     ·方法第86-87页
       ·血清样本的收集、保存和规范第86页
       ·ATM的设计和制作第86-87页
       ·Array-ELISA反应第87页
       ·数据转化和分析第87页
   ·实验结果第87-105页
     ·基于单一抗体对的Array-ELISA反应方式的建立和优化第87-94页
       ·点样均一性检测第88页
       ·点样浓度对检测效果的影响第88-89页
       ·曝光时间对检测效果的影响第89页
       ·点样缓冲液对检测效果的影响第89-92页
       ·本底高背景的出现和消除第92-94页
         ·封闭剂和去污剂的使用效果评价第92-93页
         ·重组蛋白复性对本底高背景的改善第93-94页
     ·基于多种抗体对的Array-ELISA反应方式的建立和优化第94-95页
       ·不同抗原-抗体之间交叉反应的影响第94-95页
       ·不同抗体与抗体之间交叉反应的影响第95页
     ·针对多种标志物的Array-ELISA技术的建立和评价第95-98页
       ·基于标准蛋白的标准曲线的建立第95-97页
       ·检测信号独立性验证第97-98页
       ·加标回收实验第98页
     ·血清样本的定性筛查第98-101页
       ·针对6种标志物的Array-ELISA联合定性筛查第98-99页
       ·多种显著性差异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第99页
       ·联合检测模型的构建第99-100页
       ·联合检测模型的判别第100-101页
     ·血清样本的定量筛查第101-105页
       ·针对5种标志物的Array-ELISA联合定量筛查第101-104页
       ·5 种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第104-105页
       ·联合检测模型的构建第105页
   ·小结第105-107页
第五章 讨论第107-115页
   ·重组蛋白制备对Array-ELISA技术构建的影响第108页
   ·抗体制备对Array-ELISA技术构建的影响第108-110页
   ·自主构建Array-ELISA测定方法的多种技术优化和评价第110-112页
   ·胃癌相关候选标志物血清检测能力的初步挖掘第112-115页
结论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31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TRAQ/MRM定量技术在AKR家族分析中的应用
下一篇:插入缺失在模式生物中的演化研究与非模式生物中检测技术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