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体育论文

中学轮滑教学中异质分组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1 前言第8-14页
   ·问题的提出第8-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异质分组教学法概念的界定第11-12页
   ·异质分组教学法的理论依据第12-13页
     ·建构主义理论第12页
     ·群体动力理论第12页
     ·发展理论第12页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第12-13页
   ·研究意义第13-14页
2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14-17页
   ·研究对象第14页
   ·研究方法第14-17页
     ·文献资料法第14页
     ·专家访谈法第14页
     ·问卷调查法第14-15页
     ·数理统计法第15-16页
     ·教学实验法第16页
     ·逻辑分析法第16-17页
3 异质分组教学理论分析第17-20页
   ·异质分组教学法的理论基础第17页
   ·异质分组教学法的教学程序第17-18页
     ·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第17-18页
     ·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分组形式第18页
     ·认真评价,不断提高第18页
   ·异质分组教学法的教学原则第18-19页
     ·真正把握好“异质”,科学分组第18-19页
     ·正确引导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第19页
     ·尊重教学动态原则第19页
   ·教学评价第19-20页
4 异质分组教学在轮滑教学中的实验研究第20-26页
   ·实验设计第20-21页
     ·实验对象、时间与地点第20页
     ·实验内容及控制因子第20页
     ·实验方法第20-21页
   ·实验前对两个班级进行基础水平测试第21-24页
     ·实验前两班学生体质指标的差异性检测第22页
     ·实验前两班学生基本技术的差异性检验第22-23页
     ·实验前两班学生成绩水平的差异性检验第23页
     ·实验前问卷调查结果的差异性检验第23-24页
   ·实验过程第24-26页
     ·实验班学生异质分组方法第24-25页
     ·教学实验第25-26页
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6-33页
   ·实验后两班体质指标测试结果与分析第26页
   ·实验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技术评定、达标成绩结果与分析第26页
   ·实验后问卷调查结果的差异性检验第26-29页
     ·实验后两班学生主动参加轮滑锻炼情况对比第27页
     ·实验后对两班学生互助合作学习情况对比第27-28页
     ·实验后对两班学生在轮滑课中的自信心与成就感情况对比第28-29页
   ·异质分组教学法对轮滑课教育教学效果的影响第29-33页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第29-30页
     ·有利于教育者的教学观念转变,有利于教学者自身素质的提高第30页
     ·有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第30-31页
     ·有利于体育教学成果的体现,有利于体育教学考核和评价完善第31页
     ·有利于体育教学过程的动态开放,有利于体育事业的发展第31-32页
     ·有利于“和谐创新教育”有利于和谐社会第32-33页
6 结论第33-34页
7 建议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37页
附录第37-46页
后记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中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学理分析
下一篇:长春市城区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