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一、导言 | 第9-17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 问题提出 | 第9页 |
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3页 |
1. 研究生教育管理理论研究 | 第10-11页 |
2.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模式研究 | 第11-12页 |
3.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问题与对策研究 | 第12-13页 |
(三)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4页 |
1. 地方高校 | 第13页 |
2. 研究生教育 | 第13页 |
3. 管理体制 | 第13-14页 |
(四) 权变理论 | 第14-15页 |
1. 理论简介 | 第14页 |
2. 权变理论对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构建的启示 | 第14-15页 |
(五)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5-17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2. 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二、权变理论视野下的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分析 | 第17-27页 |
(一) 管理体制理应慎重对待的内部环境 | 第17-20页 |
1. 研究生教育的高层次性、创新性、研究性 | 第17-18页 |
2. 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复杂性 | 第18-19页 |
3. 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 | 第19-20页 |
(二) 管理体制面临着变化了的外部环境 | 第20-22页 |
1. 学术型与专业型并重发展,更加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 第20-21页 |
2.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由规模发展向提高质量转变 | 第21页 |
3. 研究生教育的多元化、弹性化趋向增强 | 第21-22页 |
4. 全国范围内取消研究生公费政策 | 第22页 |
(三) 管理体制内外环境适应性分析 | 第22-27页 |
1. 内外环境需要组织机构:独立、灵活、多样 | 第23页 |
2. 内外环境需要管理制度:规范、科学、健全 | 第23-25页 |
3. 内外环境需要领导体制:权力下放,党政分工明确 | 第25-27页 |
三、国内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分析 | 第27-37页 |
(一) 高校研究生教育组织分析 | 第27-30页 |
1. 组织结构特征 | 第27-28页 |
2. 组织结构类型 | 第28-30页 |
(二) 国内重点高校的研究生院制度分析 | 第30-32页 |
1. 研究生院制度简介 | 第30页 |
2. 研究生院制度分析 | 第30-32页 |
(三) 领导体制分析 | 第32-34页 |
1. 领导体制现状 | 第32-33页 |
2. 现状启示 | 第33-34页 |
(四) 拥有研究生院高校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 | 第34-37页 |
1. 三级管理体制的组织机构 | 第34-35页 |
2. 三级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管理及领导 | 第35-37页 |
四、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 第37-49页 |
(一) 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模式形成过程 | 第37-38页 |
1. 依赖阶段 | 第37页 |
2. 独立阶段 | 第37-38页 |
3. 发展阶段 | 第38页 |
(二) 地方高校仿研究生院管理模式下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 | 第38-39页 |
1. 校院两级管理的机构安排 | 第38-39页 |
2.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管理及领导 | 第39页 |
(三) 地方高校与重点高校研究生院管理体制模式的比较 | 第39-41页 |
1. 相同之处 | 第39页 |
2. 不同之处 | 第39-40页 |
3. 启示 | 第40-41页 |
(四) 桂林地区A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 | 第41-45页 |
1. 桂林地区高校的研究生教育 | 第41-42页 |
2. 案例详解:桂林地区A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现状 | 第42-45页 |
(五) 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中的问题 | 第45-49页 |
1. 权力分配过于集中 | 第45页 |
2. 组织机构类型单一,领导安排欠妥 | 第45-47页 |
3. 信息交流不畅,人为负担加重 | 第47页 |
4. 制度建设不完善 | 第47-49页 |
五、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的优化 | 第49-53页 |
(一) 学校下放权力到院系,并完善学校组织管理机构 | 第49-50页 |
(二) 建立相关委员会,调整领导体制 | 第50-51页 |
1. 学校一级建立院长委员会 | 第50页 |
2. 学院建立学科委员会 | 第50-51页 |
(三) 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 | 第51页 |
(四) 完善制度建设 | 第51-52页 |
(五) 尝试建立多种类型的研究生学院(处、部) | 第52页 |
(六)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 第52-53页 |
注释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附录 | 第56-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