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导言 | 第10-12页 |
一、 斯宾诺莎“神迹”理论提出的缘由 | 第12-23页 |
(一) 历史背景 | 第12-14页 |
1、 自由繁荣的阿姆斯特丹 | 第12-13页 |
2、 教派林立和宗教纷争 | 第13页 |
3、 斯宾诺莎与封建教会的斗争 | 第13-14页 |
(二) 思想渊源 | 第14-23页 |
1、 犹太宗教哲学家的影响 | 第15-20页 |
2、 近代哲学家思想对斯宾诺莎神迹观的影响 | 第20-23页 |
二、 斯宾诺莎神迹理论的基本思路 | 第23-34页 |
(一) “自然是不能违背的,而是有确定不移的秩序的。” | 第25-27页 |
1、 上帝的理智与意志是一回事 | 第25-26页 |
2、 神迹只能看做是和人的意见相关 | 第26-27页 |
(二) 上帝的本性与存在不能由神迹而知 | 第27-31页 |
1、 神迹不能证明上帝的存在 | 第27-29页 |
2、 原因与结果成比例的论据 | 第29-30页 |
3、 在圣经中不能自神迹认识上帝的根据 | 第30-31页 |
(三) 《圣经》中上帝的命令、意志与天意就是自然秩序本身 | 第31-32页 |
1、 《圣经》中的神迹有些是由于自然的原因发生 | 第31-32页 |
2、 《圣经》中的神迹有些并不是真实发生的 | 第32页 |
(四) 解释《圣经》里神迹的方法 | 第32-34页 |
三、 斯宾诺莎神迹批判理论的影响 | 第34-42页 |
(一) 休谟的证据主义继承 | 第34-37页 |
(二) 施莱尔马赫对斯宾诺莎的继承 | 第37-39页 |
(三) 现当代学者对斯宾诺莎神迹理论的讨论 | 第39-42页 |
1、 列奥·施特劳斯 | 第39-40页 |
2、 格雷姆·亨特——弱者的神迹与强者的神迹 | 第40-42页 |
四、 斯宾诺莎神迹批判理论的评价 | 第42-47页 |
(一) 斯宾诺莎神迹理论的局限性 | 第42-44页 |
(二) 当代意义 | 第44-47页 |
1、 斯宾诺莎宗教理论的理论意义 | 第44-46页 |
2、 宗教领域的实践意义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注释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