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1 前言 | 第9-20页 | 
|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 ·我国民办社工发展的社会背景 | 第9-10页 | 
| ·国家支持社工人才和机构发展的政策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和目标 | 第11-13页 | 
|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 ·研究目标 | 第12-13页 | 
| ·相关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3-16页 | 
| ·社会工作 | 第13-14页 | 
| ·社会工作人才 | 第14页 | 
| ·社会工作机构界定及特征 | 第14-16页 | 
| ·人才流失 | 第16页 | 
| ·论文思路、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研究方法 | 第16-20页 | 
|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论文思路 | 第17-18页 | 
| ·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 2 社工人才流失理论与研究评述 | 第20-31页 | 
| ·经典人才流失的理论模型 | 第20-24页 | 
| ·马奇和西蒙模型 | 第20-21页 | 
| ·莫布雷(Mobley)内在关系模型 | 第21-22页 | 
| ·普莱斯的 Mueller(2000)模型 | 第22-24页 | 
| ·我国关于社工人才使用的研究 | 第24-26页 | 
| ·民办社工机构对社工人才激励的研究 | 第24页 | 
| ·体制内社工机构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 | 第24-26页 | 
| ·社工人才流失的研究 | 第26-28页 | 
| ·关于社会工作人才流失现状的研究 | 第26-27页 | 
| ·社会工作人才流失因素的研究 | 第27-28页 | 
| ·减少社会工作人才流失的制度建设与对策的研究 | 第28页 | 
| ·文献评述与论文研究框架 | 第28-31页 | 
| ·文献评述 | 第28-29页 | 
| ·研究框架 | 第29-31页 | 
| 3 社会工作人才开发与利用现状 | 第31-45页 | 
| ·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与利用现状 | 第31-37页 | 
| ·社工人才教育培养初具规模,但与实际需求衔接不足 | 第31-33页 | 
| ·社工实务标准提升,但时间较少、缺乏专业指导 | 第33-34页 | 
| ·社工人才职业化水平稳步提升,但职业认证体系不完善 | 第34-35页 | 
| ·人才利用水平取得进步,但岗位开发力度需要加强 | 第35-37页 | 
| ·民办社工机构人才使用现状与比较 | 第37-42页 | 
| ·民办社工机构与体制内机构的人才使用比较 | 第37-40页 | 
| ·民办社工机构区域间的人才使用比较 | 第40-42页 | 
| ·主要问题 | 第42-45页 | 
| ·潜在的社会需求没有释放 | 第43-44页 | 
| ·民办社工机构发展面临政策与管理困境 | 第44-45页 | 
| 4 民办社工机构社工人才流失的特征及原因 | 第45-58页 | 
| ·社工人才流失的特征 | 第45-48页 | 
| ·社工专业学生毕业流失严重 | 第45页 | 
| ·在职流失环节突出 | 第45-46页 | 
| ·西部地区社工人才流失较为突出 | 第46-48页 | 
| ·基于不同层次社工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 第48-57页 | 
| ·社工人才流失的宏观原因 | 第48-49页 | 
| ·社工人才流失的中观原因 | 第49-53页 | 
| ·社工人才流失的微观原因 | 第53-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5 民办社工机构社工人才流失意愿的调查验证 | 第58-75页 | 
| ·社工人才流失意愿调查的背景与工具的选择 | 第58-60页 | 
| ·调查地区情况 | 第58-59页 | 
| ·研究对象 | 第59页 | 
| ·研究工具 | 第59-60页 | 
| ·基于个人特征与流失意愿分析 | 第60-65页 | 
| ·个人特征的描述分析 | 第60-61页 | 
| ·个人特征与流失意愿的交叉分析 | 第61-63页 | 
| ·交叉分析的结果与解释 | 第63-65页 | 
| ·基于社工人才流失变量与意愿变量的分析 | 第65-74页 | 
| ·社工人才流失与意愿的量表信度检验 | 第65-66页 | 
| ·社工人才流失变量的量表效度检验 | 第66-67页 | 
| ·社工人才流失变量的因子分析过程 | 第67-71页 | 
| ·八个主要因子对人才流失影响的结果解释 | 第71-74页 | 
| ·小结 | 第74-75页 | 
| 6 民办社工机构社工人才流失问题解决对策 | 第75-83页 | 
| ·外部环境对策 | 第75-77页 | 
| ·培育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方市场 | 第75页 | 
| ·大力发展民办社工机构促进社工人才队伍规模扩大 | 第75-76页 | 
| ·完善协调机制整合体制内外机构人才资源 | 第76-77页 | 
| ·组织氛围与文化对策 | 第77-78页 | 
| ·营造机构文化,内化机构目标 | 第77页 | 
| ·构建一个开放的沟通系统 | 第77-78页 | 
| ·薪酬对策 | 第78-79页 | 
| ·从窄幅薪酬向宽带薪酬转变 | 第78页 | 
| ·从个人绩效薪酬向团队薪酬倾斜 | 第78-79页 | 
| ·职业发展对策 | 第79-81页 | 
| ·针对性的社工人才培训 | 第79页 | 
| ·完善员工督导制度 | 第79-80页 | 
| ·协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发展方案 | 第80-81页 | 
| ·合理考核与明确晋升渠道 | 第81页 | 
| ·相应保障对策 | 第81-83页 | 
| ·遵循社工人才招聘特有原则 | 第81-82页 | 
| ·建立离职面谈制度和流失档案 | 第82-83页 | 
| 7 结语 | 第83-85页 | 
| ·主要观点 | 第83-84页 | 
| ·文章的不足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 附录一 社工人才工作情况调查问卷 | 第87-89页 | 
| 附录二 个案访谈提纲 | 第89-90页 | 
| 致谢 | 第90-91页 |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