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 一、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3页 | 
| (一)“9+3”中职教育持续发展的需要 | 第9-11页 | 
| (二)青少年时期的社会适应问题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 (三)藏族青少年跨文化社会适应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一)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 第15-24页 | 
| 第一节 青少年跨文化社会适应及其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 一、 社会适应研究 | 第15-16页 | 
| 二、 跨文化适应研究 | 第16-18页 | 
| 三、 少数民族成员的跨文化杜会适应研究 | 第18-20页 | 
| 第二节 重要概念界定 | 第20-24页 | 
| 一、 跨文化社会适应的内涵 | 第20-21页 | 
| 二、 跨文化社会适应的结构及过程 | 第21-22页 | 
| 三、 四川藏区藏族青少年跨文化适应结构分析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 | 第24-48页 |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第24-25页 | 
| 一、 研究的问题与假设 | 第24页 | 
| 二、 问卷设计 | 第24页 | 
| 三、 调研对象 | 第24-25页 | 
| 四、 研究程序和步骤 | 第25页 | 
| 五、 统计运用 | 第25页 | 
| 第二节 实证分析 | 第25-48页 | 
| 一、 调查对象的总体状况 | 第25-28页 | 
| 二、 藏族青少年跨文化适应在部分人口统计学因素上的差异分析 | 第28-43页 | 
| 三、 分析与讨论 | 第43-48页 | 
| 第四章 优化藏族青少年跨文化社会适应的策略分析 | 第48-52页 | 
| 第一节 提高藏族青少年的社会认识 | 第48页 | 
| 第二节 增强藏族青少年的跨文化社会适应信心 | 第48页 | 
| 第三节 提高藏族青少年的跨文化交往能力 | 第48-49页 | 
| 第四节 拓宽藏族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络 | 第49页 | 
| 第五节 鼓励藏族青少年积极参与学校活动 | 第49-50页 | 
| 第六节 增加藏族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中锻炼的机会 | 第50页 | 
| 第七节 注重提前培养藏族青少年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 | 第50-51页 | 
| 第八节 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合力 | 第51-52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52-54页 | 
| 第一节 研究基本结论 | 第52页 | 
| 第二节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附录一:调查问卷 | 第56-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