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5页 |
·研究背景与课题来源 | 第10-11页 |
·半导体纳米晶的基本概念 | 第11-12页 |
·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和结构 | 第12-14页 |
·量子点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效应 | 第14-17页 |
·禁带宽度可调效应 | 第15页 |
·冲击离化效应及俄歇复合效应 | 第15-17页 |
·微带效应 | 第17页 |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量子点材料的选择与匹配 | 第18-19页 |
·量子点的合成与敏化 | 第19-20页 |
·纳米结构光阳极 | 第20-22页 |
·电解质 | 第22页 |
·对电极的研究 | 第22-23页 |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3-25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及表征手段 | 第25-34页 |
·实验药品与实验设备 | 第25-26页 |
·电池材料及性能的表征 | 第26-32页 |
·纳米颗粒的表征 | 第26-29页 |
·太阳能电池性能的表征 | 第29-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一维TiO_2光阳极的制备 | 第34-51页 |
·前言 | 第34-36页 |
·有机电解质制备TiO_2纳米管 | 第36-43页 |
·实验过程 | 第36页 |
·实验现象 | 第36-37页 |
·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薄膜的表征与分析 | 第37-40页 |
·二氧化钛纳米管生成机理分析 | 第40-43页 |
·二氧化钛纳米管薄膜的脱落 | 第43-47页 |
·实验过程 | 第43-44页 |
·热处理前的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薄膜 | 第44-47页 |
·水热法制备TiO_2纳米线 | 第47-50页 |
·实验过程 | 第47-48页 |
·二氧化钛纳米线的表征与分析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基于一维TiO_2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 第51-66页 |
·引言 | 第51-52页 |
·实验过程 | 第52-54页 |
·CdS/CdSe量子点的合成 | 第52-53页 |
·电解质的配置 | 第53页 |
·Pt和CoS/CuS对电极的制备 | 第53页 |
·电池的封装 | 第53-5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4-65页 |
·不同对电极电池性能比较 | 第54-56页 |
·不同氧化时间二氧化钛光阳极量子点敏化电池性能研究 | 第56-61页 |
·基于透明FTO玻璃TiO_2纳米线光阳极的太阳能电池 | 第61-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窄带系量子点FeS_2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 | 第66-73页 |
·前言 | 第66-67页 |
·烧瓶溶剂热法制备FeS_2黄铁矿纳米晶 | 第67-69页 |
·实验过程 | 第67-68页 |
·FeS_2黄铁矿纳米晶的形貌分析 | 第68-69页 |
·水热法制备FeS_2黄铁矿纳米晶 | 第69-71页 |
·实验过程 | 第69-70页 |
·水热法制备FeS_2相结构和形貌表征 | 第70-71页 |
·FeS_2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 第71-72页 |
·实验过程 | 第71-72页 |
·结果分析 | 第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总结 | 第73-74页 |
·创新点 | 第74页 |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与奖励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