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9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历史研究的方法 | 第13页 |
(二)、比较归纳的方法 | 第13页 |
(三)、史论结合的方法 | 第13页 |
(四)、实证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四、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4页 |
(一)、文章研究的重点 | 第14页 |
(二)、文章研究的难点、创新点 | 第14页 |
五、核心概念的界定与基本说明 | 第14-19页 |
(一)、民主的概念 | 第14-16页 |
(二)、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与民主的联系与区别 | 第16-19页 |
第一章 党的群众路线思想 | 第19-30页 |
一、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 第19-23页 |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 | 第19-21页 |
(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 第21-22页 |
(三)、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践经验 | 第22-23页 |
二、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第23-27页 |
(一)、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萌芽 | 第23-24页 |
(二)、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形成 | 第24-25页 |
(三)、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成熟 | 第25-26页 |
(四)、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发展 | 第26-27页 |
三、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理论内涵 | 第27-30页 |
(一)、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内涵 | 第27-29页 |
(二)、群众路线与群众运动的关系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影响下的民主制度建设历程 | 第30-39页 |
一、党的群众路线影响下的有效民主:“三三制”原则 | 第30-32页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主形态:“三三制”原则 | 第30-31页 |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主特点:有效民主 | 第31页 |
(三)、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制度建设的影响 | 第31-32页 |
二、党的群众路线影响下的有序民主:政治协商 | 第32-35页 |
(一)、建国初期的民主形态:政治协商 | 第32-33页 |
(二)、建国初期的民主的特点:有序民主 | 第33-34页 |
(三)、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对建国初期民主制度建设的影响 | 第34-35页 |
三、党的群众路线影响下的理性民主:协商民主 | 第35-39页 |
(一)、新时期民主发展方向:协商民主 | 第35-36页 |
(二)、新时期的民主发展特点:理性民主 | 第36-37页 |
(三)、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对新时期民主制度建设的影响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对民主制度建设的启示 | 第39-43页 |
一、中国的民主制度建设必须体现中国特色 | 第39页 |
二、中国的民主制度建设必须满足群众利益 | 第39-40页 |
三、中国的民主制度建设必须适应时代潮流 | 第40页 |
四、中国的民主制度建设必须体现公民主体地位 | 第40-41页 |
五、中国的民主制度建设必须保证民主程序正义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