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与目标 | 第13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 我国城市个人交通工具发展现状分析 | 第15-22页 |
·城市交通与个人交通工具的发展现状 | 第15-17页 |
·个人交通工具的现状 | 第15页 |
·我国城市交通现状 | 第15-17页 |
·个人交通工具的发展前景 | 第17页 |
·电动交通工具的应用前景 | 第17-21页 |
·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分析 | 第17-18页 |
·电动个人交通工具的分类 | 第18-21页 |
·我国电动个人交通工具的发展前景 | 第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电动个人交通工具的能耗比较研究 | 第22-31页 |
·传统汽车全生命周期能耗及核算 | 第22-23页 |
·电动汽车的全生命周期能耗及核算 | 第23-29页 |
·使用阶段能耗核算 | 第23-26页 |
·动力蓄电池生产阶段能耗核算 | 第26-27页 |
·锂离子电池回收阶段能耗核算 | 第27-28页 |
·综合耗能及碳排放核算 | 第28-29页 |
·传统汽车与电动汽车节能性比较分析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4 未来城市电动个人交通工具的使用群体研究 | 第31-40页 |
·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研究 | 第31-34页 |
·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分析 | 第31-32页 |
·城市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 第32-34页 |
·家庭结构变迁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分析 | 第34-37页 |
·多元化家庭的增加使得消费需求产生多样化发展 | 第34页 |
·未来消费市场趋于年轻化 | 第34-35页 |
·追求理性消费与个人风格表达 | 第35-36页 |
·绿色消费增加 | 第36-37页 |
·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互联网服务对未来生活工作方式地影响分析 | 第37-39页 |
·依靠大数据和云计算的物联网与信息共享 | 第37-38页 |
·社交媒体与碎片时间管理 | 第38页 |
·移动办公和远程办公成为新的工作方式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5 未来城市电动个人交通工具的设计趋势研究 | 第40-58页 |
·基于节能环保需求的电动个人交通工具的造型研究 | 第40-46页 |
·未来电动交通工具需要轻量化的设计 | 第40-42页 |
·微型化将成为未来个人电动交通工具的普遍特征 | 第42页 |
·空气动力学对新能源汽车造型的影响 | 第42-46页 |
·城市生活方式变革对个人交通工具需求的影响 | 第46-48页 |
·电动汽车向“慢车”发展 | 第46-47页 |
·个人交通工具对空间需求减弱 | 第47页 |
·柔性生产将适应个人交通工具的多元化设计生产 | 第47-48页 |
·未来城市将会形成多种形式交通工具共生共存的交通模式 | 第48-51页 |
·个人交通与公共交通形成相互辅助的交通模式 | 第48-49页 |
·便携式的个人交通工具将成为高效的辅助交通方式 | 第49-51页 |
·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互联网服务的背景个人交通工具发展趋势 | 第51-53页 |
·智能化个人交通工具实现车联网与信息共享 | 第51-53页 |
·未来个人交通工具成为移动办公场所 | 第53页 |
·新能源时代大众审美趣味变化对造型风格的影响 | 第53-57页 |
·温情友好的女性化设计趋势分析 | 第54-55页 |
·质感高科技风格体现交通工具的未来感 | 第55-56页 |
·新能源个人交通工具的色彩设计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6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已发表、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