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服务视角下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7-10页 |
·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7-9页 |
·问题提出的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页 |
·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 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政府公信力 | 第14-32页 |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4-15页 |
·新公共服务的理论背景 | 第14-15页 |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内涵 | 第15页 |
·政府公信力及其基本要义 | 第15-20页 |
·政府公信力的内涵 | 第15-16页 |
·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性 | 第16-18页 |
·政府公信力的评价标准 | 第18-20页 |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政府公信力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第20-23页 |
·政府公信力的变迁:从公共管理到公共服务的演进 | 第20-22页 |
·新公共服务:现代政府改革的价值取向 | 第22-23页 |
·我国政府公信力现状分析 | 第23-32页 |
·《小康》杂志对于我国政府公信力的调查 | 第23-24页 |
·《新华网》对于我国政府公信力的调查 | 第24-30页 |
·对上述调查统计数据的分析 | 第30-32页 |
3 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根源分析 | 第32-47页 |
·政府公信力建设所处的政治生态遭到破坏 | 第32-34页 |
·利益分配失调破坏了政府公信力 | 第32-33页 |
·政治权力异化损害了政府公信力 | 第33页 |
·政府执行力弱化降低了政府公信力 | 第33-34页 |
·基于信息非对称视角的政府公信力流失 | 第34-36页 |
·政府信息失真:政府公信力在民众心中的流失 | 第34-35页 |
·政府信息“超载”:政府公信力自身承担能力的流失 | 第35-36页 |
·政府公信力治理结构不完善 | 第36-37页 |
·服务型政府建设力度不够 | 第36页 |
·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合作互动不够 | 第36-37页 |
·我国政府公信力流失的根源分析 | 第37-47页 |
·社会因素 | 第37-38页 |
·政府因素 | 第38-45页 |
·公众因素 | 第45-47页 |
4 以新公共服务理论为指导提升政府公信力 | 第47-52页 |
·以公共服务为基础,转变政府执政观念 | 第47-48页 |
·强化政府核心职能,建立服务政府 | 第47页 |
·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建立服务政府 | 第47-48页 |
·以公共服务为原则,建立健全政府的各项制度 | 第48-49页 |
·建立诚信政府 | 第48页 |
·建立法治政府 | 第48页 |
·建立责任政府 | 第48-49页 |
·以公共服务为导向,优化政府治理结构 | 第49-50页 |
·民众参与政府公信力评估的制度化与规范化 | 第49页 |
·强化政府及其公务员参与公信力评估的激励机制 | 第49-50页 |
·以公共服务为载体,建立政府信用体系 | 第50-52页 |
·政府信用体系的构建对策 | 第50页 |
·个人信用体系的构建对策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