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素质教育视域下的中小学课外辅导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22页
 一、 选题缘由第11-12页
 二、 研究内容第12页
 三、 研究意义第12-13页
 四、 核心概念的界定第13-14页
  (一) 课外辅导概念的界定第13页
  (二) 素质教育概念的界定第13-14页
 五、 理论依据第14-16页
  (一) 多元智能理论第14-15页
  (二)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第15-16页
 六、 文献综述第16-20页
  (一) 课外辅导的规模第16-17页
  (二) 课外辅导的动机第17-18页
  (三) 课外辅导的科目与强度第18页
  (四) 课外辅导产生的影响第18-19页
  (五) 对已有文献的分析第19-20页
 七、 研究方法第20-22页
  (一) 文献研究法第20页
  (二) 访谈法第20-21页
  (三) 问卷调查法第21-22页
第二章 研究过程第22-34页
 一、 研究对象第22页
 二、 样本概况第22-23页
 三、 课外辅导的基本情况描述第23-26页
  (一) 中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比例第23-25页
  (二) 中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的主要科目第25-26页
 四、 中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强度第26-28页
 五、 辅导班上课的形式和内容第28-30页
 六、 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主要原因第30-32页
 七、 课外辅导的效果和学生的态度第32-34页
第三章 课外辅导对素质教育的影响第34-39页
 一、 课外辅导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第34-35页
 二、 课外辅导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影响第35-36页
 三、 课外辅导对学生课业负担的影响第36-37页
 四、 课外辅导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第37-38页
 五、 课外辅导对素质教育全体性的影响第38-39页
第四章 对策与建议第39-43页
 一、 对教育主管部门的建议第39-40页
 二、 对学校的建议第40页
 三、 对家长的建议第40-41页
 四、 对政府的建议第41-42页
 五、 对课外辅导机构的建议第42-43页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第43-45页
 一、 研究的基本结论第43页
 二、 研究的不足第43-45页
注释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致谢第48-49页
附录 A: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49-50页
附录 B:中小学课外辅导情况调查问卷第50-53页
附录 C 学生及其家长访谈提纲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皖北城乡小学生媒介素养比较研究--基于蚌埠的实证调查分析
下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农村教师工作压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