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按米的粘性分论文

S5位点调控水稻籼粳杂种不育的分子细胞学机理研究

目录第1-7页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2页
缩略语表第12-13页
1 文献综述第13-41页
   ·引言第13页
   ·生殖隔离研究进展第13-17页
     ·生殖隔离的基本概念第13-15页
     ·生殖隔离的基本模型和研究近况第15-17页
   ·水稻生殖隔离基因研究进展第17-21页
     ·洲栽培稻的分类和起源第17页
     ·水稻的籼粳杂种不育第17-18页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的遗传模型和基因克隆第18-20页
     ·水稻籼粳杂种胚囊育性基因S5的研究进展第20-21页
   ·植物天冬氨酸蛋白酶研究进展第21-24页
     ·植物天冬氨酸蛋白酶的结构和功能第21-23页
     ·拟南芥和水稻中天冬氨酸蛋白酶的研究进展第23-24页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研究进展第24-30页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与抗病反应第24-25页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与植物有性生殖第25-27页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与内质网胁迫第27-30页
     ·细胞程序性死亡鉴定方法第30页
   ·植物胼胝质研究进展第30-34页
     ·胼胝质概述第30-31页
     ·胼胝质的合成第31-32页
     ·胼胝质的降解第32页
     ·植物胼胝质的生物学功能第32-34页
   ·植物的分泌途径与内吞途径第34-39页
     ·传统的分泌途径第34-35页
     ·“非传统的”分泌途径第35-37页
     ·内吞作用第37-39页
   ·植物蛋白质亚细胞定位研究方法第39-40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40-41页
2 材料和方法第41-54页
   ·材料第41-43页
     ·本研究涉及的基因和表述方法第41页
     ·植物材料和细胞系第41页
     ·载体和菌株第41-42页
     ·实验试剂第42-43页
   ·实验方法第43-50页
     ·基因、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预测、亚细胞定位预测第43页
     ·苏木精整体染色法组织切片第43页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ORF5蛋白的原位表达第43-44页
     ·免疫电镜实验方法第44-45页
     ·烟草BY-2细胞原生质体瞬时表达第45页
     ·水稻原生质体瞬时表达第45-46页
     ·烟草BY-2稳定表达细胞系构建第46页
     ·BFA、wortmannin处理和FM4-64内吞第46页
     ·水稻农杆菌转化第46-47页
     ·RNA原位杂交方法第47页
     ·TUNEL法检测PCD第47页
     ·荧光染色检测胼胝质沉积第47-48页
     ·表达谱芯片取样和分析第48页
     ·小样法水稻基因组DNA抽提和转基因植株阳性检测第48-49页
     ·蛋白抽提,SDS-PAGE和Western Blot第49页
     ·ORF4+的毕赤酵母分泌表达第49-50页
   ·载体构建第50-54页
     ·载体构建时用到的引物第50-51页
     ·瞬时表达亚细胞定位载体构建第51-53页
     ·稳定转化BY-2细胞的载体构建第53页
     ·水稻农杆菌转化载体构建第53页
     ·RNA原位杂交探针载体构建第53-54页
     ·ORF4+酵母表达载体构建第5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4-94页
   ·ORF3、ORF4和ORF5的基因差异和蛋白差异第54-57页
   ·ORF5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第57-59页
     ·ORF5蛋白在NJ、BL、02428的雌蕊表达第57-58页
     ·免疫电镜法确定ORF5的亚细胞定位第58-59页
   ·ORF5蛋白加工第59-62页
   ·ORF3和ORF4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第62-67页
     ·BY-2细胞瞬时表达研究ORF3和ORF4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第62-65页
     ·水稻原生质体系统研究ORF3和ORF4的亚细胞定位第65-67页
   ·用水稻转基因植株研究亚细胞定位的尝试第67-69页
   ·ORF4+蛋白性质的初步研究第69-74页
   ·ORF4+毕赤酵母表达第74-76页
   ·BLORF5+与BL(BL/NJ)不同的胚囊败育模式第76-80页
   ·ORF3与ORF4的表达模式第80-83页
   ·ORF4+与ORF5+表达谱芯片研究第83-89页
     ·ORF5+表达谱芯片的研究第83-87页
     ·ORF4+表达谱芯片的研究第87-89页
   ·ORF4+与ORF5+引起PCD第89-91页
   ·BLORF5+胚珠胼胝质异常积累第91-94页
4 讨论第94-98页
   ·表达模式决定S5位点控制水稻籼粳杂种胚囊育性第94页
   ·ORF3,ORF4和ORF5可能的生物学功能第94-97页
     ·ORF3可能的生物学功能第95页
     ·ORF4可能的生物学功能第95-96页
     ·ORF5可能的生物学功能第96-97页
   ·研究展望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12页
附录第112-132页
 附录Ⅰ:部分实验操作步骤第112-131页
  Protocol 1:苏木精整体染色法组织切片第112-116页
  Protocol 2:烟草BY-2细胞原生质体瞬时表达第116-117页
  Protocol 3:水稻原生质体瞬时表达第117-119页
  Protocol 4:RNA原位杂交方法第119-126页
  Protocol 5:SDS-PAGE和Western Blot配方第126-127页
  Protocol 6:毕赤酵母表达操作步骤第127-131页
 附录Ⅱ:作者简介第131-132页
致谢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纹枯病转基因水稻的培育
下一篇:基于超高密度SNP连锁图的水稻“永久F2”群体产量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