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基于超高密度SNP连锁图的水稻“永久F2”群体产量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研究

目录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1页
缩略词表第11-12页
1 前言第12-29页
   ·杂种优势与杂种优势利用第12-14页
     ·杂种优势第12页
     ·杂种优势利用第12-14页
   ·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研究第14-16页
     ·显性假说第14-15页
     ·超显性假说第15页
     ·上位性假说第15-16页
   ·杂种优势与分子数量遗传学第16-23页
     ·分子标记(molecular marker)第16-20页
     ·水稻分子标记连锁图第20-21页
     ·QTL与杂种优势第21-23页
   ·杂种优势分子机理研究新思路第23-28页
     ·基因网络系统第23-24页
     ·基因表达调控第24-25页
     ·基因组甲基化第25-26页
     ·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第26-27页
     ·非编码RNA第27-28页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8-29页
2 材料和方法第29-34页
   ·IMF2群体考种数据及基因型数据第29页
   ·数据分析第29-34页
     ·QTL定位第29-30页
     ·显性效应检测第30-31页
     ·上位性检测第31-33页
     ·杂种优势位点检测第33页
     ·杂种优势上位性检测第33-3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4-131页
   ·IMF2群体性状表现、基因型及bin分子标记连锁图第34-36页
   ·产量相关性状分析第36-48页
     ·性状QTL定位第36-46页
     ·QTL定位分析第46-48页
   ·加性显性效应分析第48-68页
     ·全基因组加性显性效应第48-50页
     ·显著显性位点检测第50-65页
     ·单位点效应分析第65-67页
     ·QTL位点与显著显性位点第67-68页
   ·上位性检测第68-112页
   ·杂种优势位点分析第112-125页
     ·杂种优势位点定位第112-124页
     ·杂种优势位点与QTL位点第124页
     ·杂种优势位点与性状显著显性位点第124-125页
   ·杂种优势上位性检测第125-127页
   ·杂种优势遗传效应分析第127-131页
4 讨论第131-135页
   ·QTL在IMF2中的定位第131页
   ·显性显著位点表现第131-133页
   ·QTL位点、显著显性位点与杂种优势位点第133页
   ·性状上位性与杂种优势上位性第133-134页
   ·杂种优势遗传效应组分第134-135页
5 小结第135-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55页
附录第155-163页
 附录Ⅰ 附表第155-160页
 附录Ⅱ 部分perl程序代码第160-162页
 附录Ⅲ 作者简介第162-163页
致谢第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5位点调控水稻籼粳杂种不育的分子细胞学机理研究
下一篇:水稻中激素和肌醇磷酸代谢相关基因的抗逆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