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政治制度论文

效能与参与:中国基层民主政治的检视--以山西城乡居民的调查为例

中文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16页
第一章 导论第16-47页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第16-19页
   ·国外与国内研究现状第19-40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9-34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34-40页
   ·研究方法与策略第40-45页
     ·方法论的多元主义可能性第40-41页
     ·量化研究第41-42页
     ·质性研究第42-43页
     ·比较研究方法第43-44页
     ·本论文的研究策略第44-45页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第45-46页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第46-47页
第二章 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的理论及其模型建构第47-73页
   ·政治效能感:中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心理基础第47-61页
     ·政治效能感研究兴起的现实背景与学理基础第47-52页
     ·政治效能感的内涵第52-55页
     ·政治效能感的价值和作用第55-58页
     ·政治效能感:中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心理基础第58-61页
   ·政治参与:中国基层民主政治的行为表征第61-65页
     ·政治参与研究的兴起第61-62页
     ·政治参与的内涵与界定第62-63页
     ·政治参与的作用第63-64页
     ·政治参与:中国基层民主政治的行为表征第64-65页
   ·中国城乡居民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的模型建构与基本假设第65-73页
     ·中国城乡居民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的模型建构第65-67页
     ·中国城乡居民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的假设与相关变量设计第67-68页
     ·相关概念的操作化第68-73页
第三章 研究设计和研究过程第73-88页
   ·研究方式第73页
   ·问卷设计第73-79页
     ·中国农村居民政治效能感和政治参与的问卷设计和信、效度检验第73-77页
     ·中国城市居民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的问卷设计和信、效度检验第77-79页
   ·抽样第79-87页
     ·样本村和样本社区的基本情况第79-86页
     ·样本的具体情况第86-87页
   ·资料的收集和分析第87-88页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城乡居民政治效能感的形态及其影响因素第88-129页
   ·农村居民政治效能感的形态及其影响因素第88-114页
     ·农村居民政治效能感的形态第88-93页
     ·影响农村居民政治效能感的因素分析第93-114页
   ·城市居民政治效能感的形态及其影响因素第114-129页
     ·城市居民政治效能感的形态第115-118页
     ·影响城市居民社区政治效能感的因素分析第118-129页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城乡居民政治参与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第129-156页
   ·农村居民政治参与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第130-146页
     ·农村居民政治参与的表现第130-136页
     ·影响农村居民政治参与的因素分析第136-146页
   ·城市居民政治参与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第146-156页
     ·城市居民政治参与的表现第146-151页
     ·影响城市居民政治参与的因素分析第151-156页
第六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城乡居民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的比较与关联性分析第156-188页
   ·城乡居民政治效能感的比较分析第157-165页
     ·城乡居民政治效能感的总体和层级的比较分析第157-160页
     ·城乡居民政治效能感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第160-165页
   ·城乡居民政治参与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第165-172页
     ·城乡居民政治参与的比较分析第165-166页
     ·城乡居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第166-172页
   ·城乡居民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之间的关联性分析第172-185页
     ·农村居民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深度之间的关联性分析第173-180页
     ·城市居民社区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深度的关联性分析第180-185页
   ·城乡居民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关系的比较分析第185-188页
     ·城乡居民内在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的关系比较分析第185-186页
     ·城乡居民外在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的关系比较分析第186-188页
第七章 研究结论:效能与参与视域下的中国基层民主政治第188-201页
   ·效能与参与反映出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取得的成就第188-189页
     ·效能与参与反映出乡村民主政治取得的成就第188-189页
     ·效能与参与反映出社区民主政治取得的成就第189页
   ·村民效能感没有形成,参与深度不够,乡村民主政治效力不足第189-194页
     ·村民低水平村庄效能感和参与说明乡村民主政治深度不足第190-192页
     ·村民“单一性”“非均衡性”效能感和参与反映乡村民主政治广度不足第192-194页
   ·市民已具备适度效能感,但参与极低,社区民主需让权于民第194-196页
     ·市民效能感水平反映社区民主已具有较好的态度储备第194-195页
     ·市民效能感依然表现出内、外的不均衡,说明社区民主内力不足第195页
     ·市民参与严重不足,反映出社区民主政治的制度实施有较大缺陷第195-196页
   ·城乡居民效能与参与的关系特点显示基层民主政治有待深化第196-197页
   ·其他相关结论第197-201页
     ·经济发展未必提升效能感和参与,也不必然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第197-198页
     ·党员居民的“弱效能,强参与”,表明城乡社区“关键人物”作用有限第198-199页
     ·干群关系和金钱政治对村民效能感有影响,进而削弱乡村民主的实效第199-200页
     ·城乡居民效能感和参与均表现地区间差异,反映基层民主发展的不均衡性第200-201页
参考文献第201-209页
附录一:中国村民政治效能感和政治参与调查问卷第209-217页
附录二:中国市民政治效能感与政治参与调查问卷第217-22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225-226页
感言第226-228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228-230页

论文共2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丹尼特的自然主义心智理论研究
下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