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国教育事业论文--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

流动儿童升学意愿的认知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14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7-9页
   ·研究现状述评与创新之处第9-12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2-14页
     ·研究思路第12页
     ·研究方法第12-14页
       ·研究对象第12-13页
       ·研究工具第13页
       ·研究过程第13-14页
第一章 流动儿童的升学意愿第14-18页
   ·初中毕业后的发展选择第14-17页
   ·追求学业成就程度的理想意愿第17-18页
第二章 流动儿童的行为表现第18-21页
   ·学习努力程度第18-19页
   ·行为问题第19-21页
第三章 流动儿童对自我的认知第21-26页
   ·心理自我认知与自我概念的总体水平第21-24页
   ·自我实现期望的认知水平第24页
   ·“期望——价值”理论视角下的对“理想自我”选择的认知第24-26页
第四章 流动儿童对外界的认知第26-33页
   ·对家庭的认知第26-28页
     ·如何解读父母对自己的学业期望第26页
     ·对家庭经济条件的认知第26-27页
     ·对家庭先赋因素的认知及与自致因素认知的比较第27-28页
   ·对学校的认知第28-30页
     ·如何看待学校环境、老师教学水平及学校硬件对个体学习的影响第28-29页
     ·校内人际关系的主观感受第29-30页
   ·对制度的认知第30-33页
     ·如何看待中考借读制度对个体学习的影响第30-31页
     ·对中考借读制度公平性的主体认知第31页
     ·对中考借读制度歧视性的主体认知第31-33页
第五章 流动儿童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第33-36页
第六章 认知与行为的关系第36-44页
   ·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双重解释第36-37页
   ·行为选择的认知归因分析第37-44页
     ·追求学业成就程度的认知归因分析第37-40页
     ·学习努力程度的认知归因分析第40-42页
     ·行为问题存在程度的归因分析第42-44页
主要结论第44-45页
结语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附一:自编儿童认知与行为选择问卷第49-51页
附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第51-55页
附三: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第55-56页
附四:自编半结构式访谈提纲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三城市政府网络信息公开实证研究--基于政治传播的视角
下一篇:论环境侵权中的因果关系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