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初探--以重庆市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8-15页
   ·研究背景第8-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相关概念第11-12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2-15页
     ·研究思路第12-13页
     ·研究方法第13-15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5-21页
   ·国外关于胜任力的研究综述第16页
   ·国内关于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的研究综述第16-19页
   ·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综述第19-21页
第3章 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职责第21-29页
   ·大学生村官工作职责第21-25页
     ·大学生村官在村实际担任职务第21-22页
     ·村民(含基层干部)与大学生村官对后者工作职责的认知第22-25页
   ·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角色第25-26页
   ·我国广大农村对大学生村官胜任力的要求第26-27页
   ·小结第27-29页
第4章 胜任力模型的初步理论构建第29-36页
   ·胜任力指标提取依据的维度第29-30页
   ·胜任力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30-31页
   ·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1-33页
     ·材料研读法第31-32页
     ·关键事件分析法第32-33页
   ·初步理论模型的构建第33-36页
第5章 胜任力模型的检验与修正第36-46页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第36-37页
     ·问卷的编制第36页
     ·数据收集第36-37页
   ·信度检验第37-38页
   ·KMO 测度和 Bartlett 球体检验第38-39页
   ·因子分析第39-41页
     ·因子分析法简介第39页
     ·胜任力因子分析第39-41页
   ·效度分析第41页
   ·修正后的模型结果第41-42页
   ·指标权重计算及正式模型的构建第42-45页
     ·层析分析法介绍第42页
     ·指标权重计算及正式模型第42-45页
   ·小结第45-46页
第6章 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的应用第46-49页
   ·在大学生村官招聘、培训及考核中的应用第46-47页
   ·对学校通识教育的启发第47-48页
   ·对国家培养储备干部的作用第48-49页
第7章 研究结论、创新及展望第49-51页
   ·结论第49页
   ·研究创新之处第49-50页
   ·不足及建议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附件 1 关键事件编码示例(8)第53-56页
附件 2 大学生村官胜任力特征调查问卷第56-58页
附件 3 指标权重专家判断咨询表第58-61页
致谢第61-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层公务员作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下一篇:新生代农民工公民道德接受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