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25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中国城市轻轨交通的发展是必然趋势 | 第11页 |
·城市轻轨沿线景观空间资源的危机 | 第11页 |
·城市开放空间景观协调性的提出 | 第11-12页 |
·相关内容的研究进展 | 第12-21页 |
·轻轨沿线景观的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相关定义 | 第12页 |
·国外轻轨沿线景观的形成雏形 | 第12-13页 |
·国内轻轨沿线景观的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景观评价的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国外景观评价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国内轻轨沿线景观评价方法的研究概述 | 第16-18页 |
·景观协调性的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视觉图像的研究及发展 | 第20-21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行文思路及重点 | 第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文献分析法 | 第23页 |
·实地调查法 | 第23页 |
·计算机图像处理 | 第23页 |
·专家问卷调查法 | 第23页 |
·集对分析评价法 | 第23-24页 |
·加权平均法 | 第24页 |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2 实地调查重庆轻轨2号线与沿线景观概况 | 第25-32页 |
·调查目的 | 第25-26页 |
·调查内容 | 第26-27页 |
·调查方法 | 第27-28页 |
·调查时间 | 第27页 |
·调查范围 | 第27页 |
·记录项目 | 第27页 |
·记录方式 | 第27-28页 |
·调查成果 | 第28-32页 |
·区域概况 | 第28页 |
·轻轨建设基本概况 | 第28-29页 |
·轻轨景观空间结构形式 | 第29-30页 |
·轻轨沿线景观内容 | 第30页 |
·驾驶人员视觉特性 | 第30-31页 |
·获取视觉图像材料 | 第31-32页 |
3 构建基于视觉图像特征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32-42页 |
·评价对象 | 第32-33页 |
·评价对象的划分方式 | 第32页 |
·评价对象的构成 | 第32-33页 |
·评价指标 | 第33-38页 |
·基于视觉图像特征选取评价指标的理论基础 | 第33-34页 |
·利用图像特征和视觉属性确定评价指标 | 第34-35页 |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 第35-37页 |
·评价指标说明 | 第37-38页 |
·指标权重 | 第38-42页 |
·理论依据 | 第38页 |
·权重模型 | 第38-41页 |
·指标权重分析 | 第41-42页 |
4 重庆轻轨2号线与沿线景观协调性的综合评价 | 第42-52页 |
·评价指标量化 | 第43-44页 |
·量化评价法获取指标量化值 | 第43页 |
·指标值标准化 | 第43-44页 |
·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44-50页 |
·集对分析评价法 | 第45-47页 |
·加权平均法 | 第47-49页 |
·组合评价结论分析 | 第49-50页 |
·综合评价分析 | 第50-52页 |
·综合评价重庆轻轨2号线各段站线的协调性程度 | 第50-51页 |
·分析重庆轻轨2号线各段站线的协调性综合评价值 | 第51-52页 |
5 利用视觉图像特征指标和综合评价值分析不同类型的轻轨沿线景观 | 第52-65页 |
·轻轨与滨江景观 | 第52-55页 |
·布局指标 | 第53-54页 |
·纹理指标 | 第54页 |
·颜色指标 | 第54-55页 |
·轻轨与山体景观 | 第55-59页 |
·线性指标 | 第57-58页 |
·纹理指标 | 第58页 |
·布局指标 | 第58页 |
·颜色指标 | 第58-59页 |
·轻轨与城市道路景观 | 第59-62页 |
·布局指标 | 第60-61页 |
·纹理指标 | 第61页 |
·线性指标 | 第61-62页 |
·轻轨与城市居住区及附属绿地景观 | 第62-65页 |
·线性指标 | 第63-64页 |
·布局指标 | 第64-65页 |
·纹理指标和颜色指标 | 第65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65-73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实地调研成果 | 第66页 |
·基于视觉图像特征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66-67页 |
·重庆轻轨2号线整体线路与沿线景的观协调性为基本协调 | 第67页 |
·讨论 | 第67-70页 |
·重庆轻轨2号线与沿线景观协调性不突出的成因 | 第67-69页 |
·总结利用视觉图像指标特征分析景观特性 | 第69-70页 |
·建议 | 第70-73页 |
·重庆轻轨2号线与沿线景观协调性的提升措施 | 第70-71页 |
·后续研究的完善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录 | 第79-98页 |
附录1 | 第79-83页 |
附表1 | 第83-86页 |
附表2 | 第86-89页 |
附表3 | 第89-94页 |
附表4 | 第94-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