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古蔺县二郎镇乡村为例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8-13页
   ·研究背景第8-10页
     ·新农村建设第8页
     ·人居环境建设第8-9页
     ·建筑与地域性文化第9-10页
   ·课题来源第10页
   ·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理论意义第11页
     ·实践意义第11页
   ·研究内容第11页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11-13页
     ·研究方法第11-12页
     ·研究框架第12-13页
2 文献综述第13-22页
   ·概念界定第13-16页
     ·乡村第13页
     ·乡村聚落第13-14页
     ·乡村聚落景观第14-15页
     ·村庄肌理第15-16页
   ·相关研究综述第16-19页
     ·国外乡村景观规划研究与实践第16-17页
     ·国内乡村景观规划研究与实践第17-19页
   ·新农村建设中乡村规划的现状第19-22页
     ·乡土规划设计理念缺失第19-20页
     ·地域性文化特色缺失第20页
     ·人居环境和功能性要求缺失第20-22页
3 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第22-31页
   ·传统乡村景观第22-24页
     ·传统乡村聚落景观构成第22-23页
     ·传统乡村聚落营造基础第23-24页
   ·现代乡村聚落景观规划思路第24-25页
     ·以生态文明为主导,构建人本规划理念第24页
     ·以统筹协调为抓手,强调科学规划理念第24-25页
     ·以乡土民俗为特色,凸显文保传承理念第25页
   ·乡村聚落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原则第25-26页
     ·聚落景观架构原则第25页
     ·文化风俗传承原则第25页
     ·生活空间整治原则第25-26页
   ·现代乡村聚落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内容第26-29页
     ·乡村聚落整体景观格局第26页
     ·乡村建筑第26-27页
     ·活动场所第27-28页
     ·乡村聚落绿化第28-29页
   ·现代乡村聚落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方法第29-31页
     ·明确任务第29页
     ·资料收集第29页
     ·分析评价第29页
     ·形成成果第29-31页
4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第31-37页
   ·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要求第31页
   ·新时期乡村聚落景观规划重点第31-32页
     ·产业经济发展第31页
     ·民族文化传承第31-32页
     ·人居环境改善第32页
     ·基础设施健全第32页
     ·主导形式第32页
   ·新时期乡村聚落景观规划模式第32-37页
     ·生态宜居型第33-34页
     ·游憩休闲型第34页
     ·乡村产业型第34-36页
     ·三种模式规划对比第36-37页
5 实例分析——以古蔺县二郎镇建设为例第37-61页
   ·二郎镇现状第37-43页
     ·规划范围第37页
     ·自然环境第37-38页
     ·社会历史文化第38-39页
     ·生产生活第39-40页
     ·公共基础设施现状第40-43页
     ·地质灾害分析第43页
   ·二郎镇乡村聚落景观营建模式第43-59页
     ·规划指导思想第43-44页
     ·规划与设计原则第44-45页
     ·二郎镇乡村聚落景观规划设计内容第45-59页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结论第59-60页
     ·展望第60-61页
6 结束语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图片网络来源第65-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绿道建设的林盘聚落规划优化研究--以江安河万春段林盘聚落规划为例
下一篇:基于视觉图像特征指标的重庆轻轨2号线与沿线景观协调性的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