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论文

乡镇企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研究--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13页
     ·研究背景第10-12页
     ·研究意义第12-13页
   ·文献综述第13-17页
     ·乡镇企业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第13-16页
     ·激励理论研究第16-17页
     ·简要评述第17页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第17-18页
     ·研究目的第17-18页
     ·研究内容第18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8-21页
     ·研究方法第18-19页
     ·技术路线第19-21页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21-22页
     ·可能的创新第21页
     ·存在的不足第21-22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22-34页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2-27页
     ·乡镇企业第22-23页
     ·乡镇企业用地第23-24页
     ·乡镇企业用地产权界定第24页
     ·乡镇企业用地集约利用第24-25页
     ·激励与激励约束机制第25-26页
     ·乡镇企业用地集约利用的政府激励第26-27页
   ·理论基础第27-31页
     ·土地集约利用相关理论第27-29页
     ·委托代理理论第29-30页
     ·行为主义激励论第30-31页
   ·乡镇企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关系第31-34页
     ·乡镇企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第31-32页
     ·乡镇企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关系第32-34页
第三章 我国乡镇企业用地存在问题及效益总体评价第34-40页
   ·我国乡镇企业土地集约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第34-35页
     ·用地分散,难以发挥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第34页
     ·用地手续不规范,违法用地多第34页
     ·项目重复建设多,建设用地闲置浪费现象严重第34-35页
   ·我国乡镇企业用地效益总体评价第35-40页
     ·乡镇企业人均用地面积第37页
     ·地均固定资产投资第37-38页
     ·单位土地产值第38-40页
第四章 乡镇企业土地集约利用动力与激励路径分析第40-52页
   ·乡镇企业土地集约利用的微观动力分析:农村集体与企业用地者角度第40-47页
     ·乡镇企业土地集约利用与农村集体经济行为关系分析第40-42页
     ·乡镇企业土地集约利用与乡镇企业用地者经济行为第42-43页
     ·政府激励农村集体集约用地的路径分析第43-46页
     ·政府激励用地企业集约用地的路径分析第46-47页
   ·乡镇企业土地集约利用的中观动力分析:地方政府角度第47-50页
     ·地方政府利用乡镇企业用地的行为逻辑第47-48页
     ·乡镇企业用地集约利用中委托代理关系的经济学分析第48-49页
     ·激励地方政府集约利用乡镇企业用地的路径分析第49-50页
   ·乡镇企业土地集约利用的宏观动力分析:中央政府第50-52页
第五章 乡镇企业土地集约利用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第52-64页
   ·激励的必要性第52-53页
     ·乡镇企业土地集约利用管理属于国家公共管理,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第52-53页
     ·乡镇企业用地集约利用存在市场失灵第53页
   ·激励的主体、客体与内容第53-55页
     ·激励的主体第53页
     ·激励的客体第53页
     ·激励的内容第53-55页
   ·当前主要激励措施的绩效分析第55-59页
     ·规划控制机制第55-56页
     ·建立各类建设用地定额标准第56-57页
     ·税费补偿第57-58页
     ·集约利用评价和考核机制第58-59页
   ·乡镇企业土地集约利用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第59-64页
     ·乡镇企业土地集约利用的激励机制第60-62页
     ·乡镇企业土地集约利用的约束机制第62-64页
第六章 实证研究——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第64-82页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第64-65页
     ·研究区概况第64-65页
     ·数据来源第65页
   ·六合区乡镇企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第65-75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65-67页
     ·评价模型的建立第67-71页
     ·评价标准与等级第71页
     ·评价结果第71-75页
   ·不同集约水平下各乡镇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第75-82页
     ·过度利用型乡镇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第76-77页
     ·集约利用型乡镇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第77-78页
     ·适度利用型与低度利用型乡镇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第78-82页
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土地换保障”中的利益主体行为研究--以无锡市锡山区为例
下一篇: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消费者认知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