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关于“土地换保障” | 第13-15页 |
·“土地换保障”与征地 | 第15页 |
·“土地换保障”与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 第15-17页 |
·“土地换保障”中的利益主体行为研究 | 第17-18页 |
·简要评述 | 第18-19页 |
·相关概念 | 第19-21页 |
·社会保障 | 第19页 |
·农村社会保障 | 第19-20页 |
·地方政府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1-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研究思路 | 第22-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土地换保障”中的利益主体行为目标分析 | 第25-39页 |
·“土地换保障”的政策实践与实质 | 第25-30页 |
·“土地换保障”的几种主要实践模式 | 第25-28页 |
·“土地换保障”政策实践的适用性范围 | 第28页 |
·“土地换保障”的实质 | 第28-30页 |
·“土地换保障”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目标分析 | 第30-34页 |
·地方政府一般行为目标分析 | 第30-32页 |
·“土地换保障”中的地方政府政治目标分析 | 第32-33页 |
·“土地换保障”中的地方政府经济目标分析 | 第33-34页 |
·“土地换保障”中的农民群体行为目标分析 | 第34-39页 |
·农民群体一般行为目标分析 | 第34-36页 |
·“土地换保障”中的农民群体经济目标分析 | 第36页 |
·“土地换保障”中的农民群体社会目标分析 | 第36-39页 |
第三章 “土地换保障”中利益主体行为的博弈分析 | 第39-53页 |
·博弈论 | 第39-40页 |
·参与人(Player) | 第39页 |
·战略(Strategies) | 第39-40页 |
·支付(Payoff) | 第40页 |
·“土地换保障”中利益主体冲突博弈内容 | 第40页 |
·博弈模型的构建 | 第40-43页 |
·前提假设 | 第40-41页 |
·要素 | 第41-42页 |
·博弈机制 | 第42-43页 |
·模型分析Ⅰ:地方政府强制行为分析 | 第43-45页 |
·模型分析Ⅱ:农民的合作行为分析 | 第45-48页 |
·模型分析Ⅲ:地方政府的农地制度创新行为分析 | 第48-53页 |
·对农地制度存在新的需求 | 第48-50页 |
·中央政府对“三农”经济的政策推动 | 第50-51页 |
·“土地换保障”为地方政府提供利益驱动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实证分析 | 第53-65页 |
·锡山区“土地换保障”政策基本情况 | 第53-54页 |
·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 第54-55页 |
·问卷设计 | 第54页 |
·数据来源 | 第54-55页 |
·数据分析 | 第55-63页 |
·年龄分布与兼业情况 | 第55页 |
·农地基本情况 | 第55-56页 |
·对承包地的效用认识情况 | 第56页 |
·继续种地意愿及原因调查 | 第56-57页 |
·参加“土地换保障”意愿及原因调查 | 第57-59页 |
·农民参与方式意愿调查 | 第59-60页 |
·对“土地换保障”政策评价调查 | 第60-61页 |
·对“土地换保障”的建议和要求 | 第61-62页 |
·置换后土地如何开发利用? | 第62页 |
·如果不合作,地方政府和农民如何采取措施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农民在“土地换保障”的行为 | 第63-64页 |
·地方政府在“土地换保障”中的行为 | 第64-6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65-73页 |
·研究结论 | 第65-68页 |
·“土地换保障”在现阶段内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 第65-66页 |
·农民群体分化特征明显,在“土地换保障”中有不同的行为特征 | 第66-67页 |
·地方政府追逐政治和经济利益,“土地换保障”政策缺乏长久的运行机制 | 第67-68页 |
·政策建议 | 第68-71页 |
·政府角度 | 第68-70页 |
·农民群体角度 | 第70-71页 |
·研究展望 | 第71-73页 |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71页 |
·研究不足之处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附录 | 第79-82页 |
调查问卷 | 第79-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