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言 | 第10-14页 |
·中小学语文课堂朗读的现状与问题 | 第10-12页 |
一、中小学语文课堂朗读的现状 | 第10-11页 |
二、问题分析 | 第11-12页 |
1、学校受应试教育所限,不重视 | 第11页 |
2、教师的朗读水平有限,不会教 | 第11页 |
3、学生受复杂心理约束,不愿读 | 第11-12页 |
·前人的研究综述 | 第12页 |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2-14页 |
第二章 中小学语文课堂朗读的定义与作用 | 第14-20页 |
·中小学语文课堂朗读的定义 | 第14页 |
一、朗读的定义 | 第14页 |
二、中小学语文课堂朗读的定义 | 第14页 |
·课堂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常规作用 | 第14-17页 |
一、课堂朗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 | 第14-15页 |
二、课堂朗读是锻炼学生基本能力的重要途径 | 第15页 |
三、课堂朗读是促进学生理解文本的有效方式 | 第15-16页 |
四、课堂朗读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方法 | 第16-17页 |
五、课堂朗读是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渠道之一 | 第17页 |
·课堂朗读的审美教育功能 | 第17-20页 |
一、学习“真” | 第18页 |
二、走向“善” | 第18页 |
三、完善“美” | 第18-20页 |
第三章 中小学语文课堂朗读的基本规律和模式研究 | 第20-24页 |
·我国朗读的历史及其规律 | 第20-21页 |
一、我国语文朗读的历史追溯 | 第20页 |
二、语文朗读的规律 | 第20-21页 |
1、遵循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 第20-21页 |
2、加强课堂朗读实践的科学指导 | 第21页 |
·不同文体的朗读模式 | 第21-24页 |
一、文言诗文的朗读模式 | 第22页 |
二、散文的朗读模式 | 第22页 |
三、小说的朗读模式 | 第22-23页 |
四、议论文的朗读模式 | 第23-24页 |
第四章 中小学语文课堂朗读的策略研究 | 第24-31页 |
·以课堂为中心,提倡多样化的朗读形式 | 第24-25页 |
·加强示范指导,构建多层次的朗读要求和评价体系 | 第25-26页 |
·以理解为基础,促进课堂朗读的有效性 | 第26-28页 |
·丰富教学形式,融合多媒体的课堂朗读教学 | 第28-31页 |
第五章 中小学语文课堂朗读实践之复杂性研究 | 第31-34页 |
·中小学语文课堂朗读实践的反思 | 第31-32页 |
一、学生应坚持朗读的行为 | 第31页 |
二、教师应将课内外朗读相结合 | 第31-32页 |
三、学校应开展与朗读相关的教科研活动 | 第32页 |
·中小学语文课堂朗读实践的困惑 | 第32-34页 |
一、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介入的程度 | 第32页 |
二、课本剧对中小学语文课堂朗读的作用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附录一 | 第37-38页 |
附录二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