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序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概述 | 第12-20页 |
一、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起源 | 第12-14页 |
二、 植物新品种的保护方式 | 第14-16页 |
(一) 专门立法保护 | 第14页 |
(二) 专门法和专利共同保护 | 第14-16页 |
三、 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基本内容 | 第16-17页 |
四、 专利权保护的基本内容 | 第17页 |
五、 专利权保护和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比较 | 第17-20页 |
(一) 保护各有侧重 | 第17-18页 |
(二) 审查要求不同 | 第18-19页 |
(三) 保护效果不同 | 第19-20页 |
第二部分 与植物新品种保护相关的国际条约 | 第20-29页 |
一、 植物新品种保护从国内保护到国际保护 | 第20-21页 |
二、 UPOV 公约 | 第21-24页 |
(一) UPOV 公约的发展历史 | 第21-22页 |
(二) UPOV1978 文本和 1991 文本的比较 | 第22-24页 |
三、 Trips 协议 | 第24-26页 |
四、 其他国际条约 | 第26-29页 |
(一) 《生物多样性公约》 | 第26-27页 |
(二) 《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 | 第27-29页 |
第三部分 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国际趋势 | 第29-34页 |
一、 植物新品种“源”的保护 | 第29-30页 |
二、 转基因植物的挑战 | 第30-32页 |
三、 植物新品种保护专利倾向明显 | 第32-34页 |
第四部分 中国植物新品种的保护 | 第34-45页 |
一、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立法沿革 | 第34-36页 |
(一) 从行政审批到行政立法 | 第34页 |
(二) 专利法的变化 | 第34-35页 |
(三) 转基因植物的保护 | 第35-36页 |
二、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分析 | 第36-40页 |
(一) 取得的成绩 | 第36-38页 |
(二) 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三、 对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制度的思考 | 第40-45页 |
(一) 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位阶提升问题 | 第40-42页 |
(二) 植物遗传资源纳入植物新品种保护问题 | 第42-43页 |
(三)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与育种行业发展问题 | 第43-45页 |
结束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著作类 | 第46页 |
论文类 | 第46页 |
期刊类 | 第46-48页 |
参考网站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