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一、新闻舆论监督的概述 | 第13-18页 |
(一) 新闻舆论监督的概念 | 第13页 |
(二) 新闻舆论监督的构成要素 | 第13-15页 |
1、主体 | 第14页 |
2、对象 | 第14-15页 |
(三) 新闻舆论监督的特点 | 第15-16页 |
1、新闻舆论监督具有公开性 | 第15页 |
2、新闻舆论监督具有广泛性 | 第15页 |
3、新闻舆论监督具有及时性 | 第15-16页 |
4、新闻舆论监督具有非强制性 | 第16页 |
(四) 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 | 第16-18页 |
1、新闻舆论监督的正功能 | 第16-17页 |
(1) 能够推出国家朝民主法治的方向发展 | 第16-17页 |
(2) 能够督促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 | 第17页 |
(3) 能够起到宣传、教育作用,推动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 | 第17页 |
2、新闻舆论监督的负功能 | 第17-18页 |
二、我国新闻媒体监督立法取得的成绩 | 第18-26页 |
(一) 我国宪法对新闻舆论监督的有关规定 | 第18-19页 |
(二) 我国法律对新闻舆论监督的有关规定 | 第19-22页 |
1、刑法的有关规定 | 第19-20页 |
2、民法及相关法律解释的规定 | 第20-21页 |
3、其他法律的相关规定 | 第21-22页 |
(三) 我国行政法规对新闻舆论监督的有关规定 | 第22-24页 |
1、对各类新闻传播媒介的有关规定 | 第22-23页 |
2、对新闻舆论传播活动中的某一具体事项进行管理的有关规定 | 第23页 |
3、其他特殊行业领域的行政法规对涉及新闻舆论传播的有关规定 | 第23-24页 |
(四) 我国地方性法规对新闻舆论监督的有关规定 | 第24页 |
(五) 我国规章对新闻舆论监督的有关规定 | 第24-25页 |
(六) 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和协定对新闻舆论监督的有关规定 | 第25-26页 |
三、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立法存在的不足以及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 第26-32页 |
(一) 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立法存在的不足 | 第26页 |
(二) 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立法不足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 第26-32页 |
1、地方本位主义行政干预限制新闻舆论监督的发展 | 第26-28页 |
2、暴力抗拒甚至打击报复新闻舆论记者 | 第28页 |
3、新闻媒介的随意抨击对司法审判造成负面影响 | 第28-30页 |
4、新闻舆论监督侵犯民事主体人格权的现象时有发生 | 第30页 |
5、部分新闻工作者缺乏自卑、素质不高制约了新闻舆论监督的发展 | 第30-32页 |
四、国外新闻舆论监督的立法概况 | 第32-37页 |
(一) 英美法系国家新闻舆论监督的立法概况 | 第32-35页 |
1、英国有关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规定 | 第32-33页 |
(1) 以《诽谤法》来维护新闻舆论自由与公民名誉权之间的平衡 | 第32-33页 |
(2) 以《藐视法庭法》来制约新闻舆论监督对司法审判造成的负面影响 | 第33页 |
2、美国有关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规定 | 第33-35页 |
(1) 确立新闻自由原则、行政公开原则的法律规定 | 第33-34页 |
(2) 保护公民隐私权的法律规定 | 第34页 |
(3) 调整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关系的重要判例 | 第34-35页 |
(二) 大陆法系国家新闻舆论监督的立法概况 | 第35-37页 |
1、法国有关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规定 | 第35-36页 |
2、葡萄牙有关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规定 | 第36-37页 |
五、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应统一制定《新闻舆论监督法》 | 第37-42页 |
(一) 制定《新闻舆论监督法》的必要性 | 第37-38页 |
1、落实了宪法中“公民享有言论自由”的规定,具体规范新闻舆论活动的问题 | 第37页 |
2、为广大新闻工作者在新闻舆论活动中的合法权利提供了保障的依据 | 第37-38页 |
(二) 制定《新闻舆论监督法》应遵循的原则 | 第38-39页 |
1、遵循言论自由原则 | 第38-39页 |
2、遵循新闻党性原则 | 第39页 |
3、遵循新闻舆论监督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 第39页 |
(三) 《新闻舆论监督法》的结构设想 | 第39-40页 |
1、首先开篇明确规定新闻舆论监督权以及权利主体、对象、监督方式 | 第39-40页 |
2、其次要明确规定新闻舆论监督主体和对象的权利义务 | 第40页 |
3、明确规定新闻舆论监督主体和对象的责任及责任承担方式 | 第40页 |
(四) 重点强调《新闻舆论监督法》关于减少新闻舆论对司法审判造成负面影响的立法建议 | 第40-42页 |
1、明确规范新闻传媒及相关工作人员的采访、报道司法案件时的时间、范围及方式 | 第41页 |
2、明确规定应由具备法律专业知识的新闻工作人员参与采访报道司法案件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注释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6-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