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4页 |
(一) 解题 | 第9-10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 侧重描写的研究概述 | 第10-12页 |
2. 侧重解释的研究概述 | 第12-13页 |
(三) 从研究现状看本文的论题 | 第13页 |
(四) 本文的研究任务、方法及语料来源 | 第13-14页 |
一、“怎么X……,(就)怎么Y……”的语形、语义和语用特点 | 第14-23页 |
(一) “怎么X……,(就)怎么Y……”格式的语形 | 第14-17页 |
1. 格式的必现成分 | 第14-16页 |
2. 格式的隐现成分 | 第16-17页 |
(二) “怎么X……,(就)怎么Y……”格式的语义 | 第17-20页 |
1. “怎么X……,(就)怎么Y……”的格式义分析 | 第17-18页 |
2. “怎么X……,(就)怎么Y……”的“等值义”和“侧重义”分析 | 第18-20页 |
3. “条件义”与“等值义”、“侧重义”的内在关联 | 第20页 |
(三) “怎么X……,(就)怎么Y……”格式的语用 | 第20-23页 |
1 语用功能 | 第20-21页 |
2. 语用特点 | 第21页 |
3. 语用态度 | 第21-23页 |
二、怎么X……,(就)怎么Y……格式形成的句法动因 | 第23-26页 |
(一) “怎么X……,(就)怎么X……”的形式制约因素分析 | 第23-24页 |
1. “愿”、“愿意”、“要”、“该”、“得”、“应”等能愿动词(+宾语) | 第23页 |
2. “爱”、“想”、“希望”、“决定”、“知道”、“乐意”等心理活动动词 | 第23页 |
3. “让”、“叫”、“说”等使令性词语(+宾语) | 第23页 |
4. “怎么X_1”、“怎么X_2”前面的主语在意义上为“相对结构” | 第23-24页 |
(二) 句法上的强制性是“怎么X……,(就)怎么X……”形成的句法动因 | 第24-26页 |
三、“怎么X……,(就)怎么Y……”格式形成的语义动因 | 第26-34页 |
(一) X和Y语义的逻辑性是“怎么X……,(就)怎么Y……”意义形成的基础 | 第26-28页 |
1. 当X和Y不同时 | 第26-27页 |
2. 当X和Y相同时 | 第27-28页 |
(二) “怎么”的重叠和虚化的作用 | 第28-31页 |
1. “怎么”的重叠催生整个格式的意义和功能 | 第28-29页 |
2. “怎么”重叠的“同值化”作用生成格式的等值义 | 第29-30页 |
3. 前后项“怎么”虚化程度的不同生成格式的侧重义 | 第30-31页 |
(三) “怎么X……,(就)怎么Y……”格式意义形成的认知解释 | 第31-34页 |
1. 完型结构 | 第31-32页 |
2. 认知凸显性 | 第32页 |
3. 时间顺序原则 | 第32-34页 |
四、“怎么X……,(就)怎么Y……”格式形成的语用动因 | 第34-39页 |
(一) 随意情态性语用特点的形成动因 | 第34-35页 |
1. 心理活动动词和能愿动词本身具有的随意性的语用特征 | 第34-35页 |
2. “怎么”的周遍性 | 第35页 |
3. 其他表达“随意性”成分的强化作用 | 第35页 |
(二) 非自主性语用特点的形成动因 | 第35-37页 |
1. 当X和Y相同时 | 第35-36页 |
2. 当X和Y不同时 | 第36-37页 |
(三) 坚定意志性语用特点的形成动因 | 第37-39页 |
五、结语 | 第39-41页 |
注释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4-45页 |
后记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