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30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一) 新课改要求合作学习的课堂落实 | 第11-13页 |
(二) 立足于实践课堂的调查研究 | 第13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3-26页 |
(一) 国外的研究 | 第13-22页 |
(二) 国内的研究 | 第22-25页 |
(三) 文献述评 | 第25-26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26-29页 |
四、 研究意义 | 第29-30页 |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30-38页 |
一、 核心概念 | 第30-33页 |
(一) 合作学习 | 第30-32页 |
(二) 课堂合作学习 | 第32-33页 |
二、 理论基础 | 第33-38页 |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33-34页 |
(二) “群体动力”理论 | 第34-35页 |
(三)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35-36页 |
(四) 选择理论 | 第36-38页 |
第三章 调查与分析 | 第38-59页 |
一、 研究学校的选择 | 第38-40页 |
二、 研究过程 | 第40-42页 |
三、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 第42-51页 |
(一) 案例一:爷爷会接他回家吗? | 第42-47页 |
(二) 案例二:What do you like? | 第47-51页 |
四、 问题的分析 | 第51-59页 |
(一) 教师的层面 | 第51-56页 |
(二) 学生的层面 | 第56-59页 |
第四章 改进的策略 | 第59-67页 |
一、 正确认识合作学习,选择适当的论题进行讨论 | 第59-61页 |
二、 适当延长时间,加强学生讨论前的独立思考 | 第61-62页 |
三、 “异质分组”原则,增强合作学习小组的整体性 | 第62-63页 |
四、 评价角度多元化,加强小组自评 | 第63-64页 |
五、 在合作讨论基础上引入竞争机制 | 第64-66页 |
六、 加强引导与监督,提升学生纪律意识 | 第66-67页 |
结语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个人简历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