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伦过生日》(节选)汉译实践研究报告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凯伦过生日》翻译项目介绍 | 第12-14页 |
1.1 翻译项目的来源 | 第12页 |
1.2 作者及作品简介 | 第12-13页 |
1.3 源文本语言特征分析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凯伦过生日》翻译实践简介 | 第14-17页 |
2.1 译前准备 | 第14-15页 |
2.1.1 儿童文学的特点 | 第14页 |
2.1.2 查阅相关资料和平行文本 | 第14-15页 |
2.2 《凯伦过生日》翻译实践过程 | 第15-16页 |
2.2.1 初稿阶段 | 第15页 |
2.2.2 修改阶段 | 第15-16页 |
2.3 译后阶段 | 第16-17页 |
第三章 《凯伦过生日》翻译理论基础及应用 | 第17-20页 |
3.1 目的论及其三原则 | 第17页 |
3.2 目的论三原则在本翻译实践的应用 | 第17-20页 |
3.2.1 目的原则与译文的趣味性 | 第17-18页 |
3.2.2 忠实原则与译文的准确性 | 第18-19页 |
3.2.3 连贯原则与译文的可读性 | 第19-20页 |
第四章 《凯伦过生日》个案分析 | 第20-36页 |
4.1 目的论指导下词汇的翻译 | 第20-30页 |
4.1.1 词义的选择与引申 | 第20-22页 |
4.1.2 语气助词的使用 | 第22-24页 |
4.1.3 叠词的使用 | 第24-25页 |
4.1.4 四字格的使用 | 第25-27页 |
4.1.5 口语化词汇的使用 | 第27-30页 |
4.2 目的论指导下句法的翻译 | 第30-33页 |
4.2.1 简单句并列问题的处理 | 第30-31页 |
4.2.2 状语从句的处理 | 第31-33页 |
4.3 目的论指导下修辞的翻译 | 第33-36页 |
4.3.1 比喻 | 第33-34页 |
4.3.2 排比 | 第34-36页 |
总结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0-41页 |
附录1 译文 | 第41-64页 |
附录2 原文 | 第6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