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限元的表面应变传感器设计与分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项目背景 | 第8-9页 |
·国内外振弦式表面应变传感器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国外振弦传感技术的发展概述 | 第9-11页 |
·国内振弦传感技术的发展概述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总结 | 第12-13页 |
·本论文的意义和目的 | 第13-14页 |
·本文主要工作和行文结构 | 第14-15页 |
2. 振弦式表面应变传感器总体设计 | 第15-19页 |
·总体设计要求 | 第15-16页 |
·总体结构 | 第16-18页 |
·振弦夹持方式 | 第16-17页 |
·激振方式 | 第17-18页 |
·本章总结 | 第18-19页 |
3. 振弦设计及特性分析 | 第19-26页 |
·振弦式传感技术原理 | 第19-20页 |
·振弦式表面应变传感器振弦特性分析 | 第20-23页 |
·振弦关键参数选型及其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 第20-21页 |
·数学模型理论计算确定振弦关键参数 | 第21-23页 |
·Ansys模态分析验证振弦设计的可行性 | 第23-25页 |
·本章工作总结 | 第25-26页 |
4. 传感器基座结构设计 | 第26-34页 |
·螺钉开口销振弦夹紧装置 | 第26页 |
·自恢复结构 | 第26-28页 |
·防扭转结构 | 第28-29页 |
·动态防水密封结构 | 第29-32页 |
·O型圈选用 | 第30-31页 |
·O型圈沟槽设计 | 第31-32页 |
·静态防水密封 | 第32页 |
·样品加工及其工艺 | 第32-33页 |
·样品机加工工艺 | 第32-33页 |
·样品装配工艺 | 第33页 |
·本章工作总结 | 第33-34页 |
5. 激振拾振机构设计 | 第34-57页 |
·振弦自由振动模型 | 第34-35页 |
·激振拾振原理 | 第35-36页 |
·激振拾振机构设计要求 | 第36页 |
·激振拾振机构总体设计 | 第36-37页 |
·Ansys振弦振动响应分析——得到最优激振力 | 第37-49页 |
·Ansys振弦振动响应分析整体思路 | 第37页 |
·Ansys静态分析——施加预应力 | 第37-38页 |
·Ansys模态分析——模态扩展 | 第38-39页 |
·Ansys模态叠加分析——振动瞬态响应分析 | 第39-42页 |
·脉冲激振力大小对振弦振动影响分析 | 第42-44页 |
·磁场强度对振弦振动响应的影响 | 第44-49页 |
·电磁线圈设计 | 第49-54页 |
·线圈放置位置分析 | 第50页 |
·影响线圈电磁吸力大小的因素 | 第50-51页 |
·Ansys电磁仿真背景 | 第51页 |
·Ansys静态电磁场仿真 | 第51-54页 |
·激振拾振机构样品试验分析 | 第54-55页 |
·电磁线圈样品试验分析 | 第54-55页 |
·激振拾振机构样品试验分析 | 第55页 |
·激振拾振机构工艺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6. 试验分析 | 第57-64页 |
·振弦式表面应变传感器性能参数要求 | 第57页 |
·振弦式表面应变传感器数据标定 | 第57-63页 |
·非线性度δ_1 | 第58-60页 |
·不重复度δ_2 | 第60-61页 |
·滞后δ_3 | 第61-62页 |
·综合误差δ_4 | 第62-63页 |
·本章总结 | 第63-64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