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6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研究目的 | 第9页 |
2.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一、 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均衡化的理论意蕴 | 第16-30页 |
(一) 义务教育是基本公共服务 | 第16-21页 |
1.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9页 |
2.我国义务教育是基本公共服务 | 第19-21页 |
(二) 义务教育教师是公务员 | 第21-26页 |
1.关于教师身份性质的争论 | 第21-24页 |
2.我国义务教育教师身份的确定:地方公务员 | 第24-26页 |
(三) 城乡义务教育教师配置均衡化的内涵 | 第26-30页 |
1.教育均衡 | 第26页 |
2.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均衡化的内涵 | 第26-27页 |
3.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与教育公平和效率 | 第27-30页 |
二、 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现状及均衡化配置困境分析 | 第30-41页 |
(一) 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 第30-35页 |
1.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的数量结构不均衡现状 | 第30-31页 |
2.城乡义务教育学校高学历教师配置不均衡现状 | 第31-33页 |
3.城乡义务教育学校高职称教师配置不均衡现状 | 第33-34页 |
4.城乡义务教育学校中青年教师配置不均衡现状 | 第34-35页 |
(二) 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化配置困境分析 | 第35-41页 |
1.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化配置的相关利益主体 | 第35-37页 |
2.利益相关主体之一-政府 | 第37-39页 |
3.利益相关主体之二-城乡学校 | 第39页 |
4.利益相关主体之三-任职教师 | 第39-41页 |
三、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均衡化的政策建议 | 第41-52页 |
(一) 建立农村教师工资的中央和地方分担机制 | 第41-45页 |
1.我国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现状 | 第41-42页 |
2.实行农村教师工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第42-43页 |
3.把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作为地方主管的政绩考核指标 | 第43-45页 |
(二) 实行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的“编制+职称”配给制度 | 第45-48页 |
1.按学校分配职称 | 第45-47页 |
2.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编制优惠政策 | 第47-48页 |
(三) 确立义务教育教师公务员身份 | 第48-52页 |
1.确定义务教育教师公务员身份 | 第48-49页 |
2.实行教师定期流动制度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