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问题探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18页
   ·选题的目的和研究意义第12-13页
     ·选题的目的第12页
     ·研究意义第12-13页
   ·研究方法第13-14页
     ·文献法第13页
     ·个案访谈法第13-14页
     ·比较分析法第14页
   ·大学生人际交往理论研究综述第14-17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6页
     ·以往研究不足之处第16-17页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第17-18页
第2章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性研究第18-28页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概念界定第18-19页
     ·人际交往的概念第18页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涵义第18-19页
     ·人际交往危机的内涵第19页
   ·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第19-21页
     ·社会因素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价值取向第20页
     ·学校因素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途径第20页
     ·家庭因素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础第20页
     ·自身因素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水平第20-21页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第21-28页
     ·社会发展的需求第21-22页
     ·人类生存的需求第22-24页
     ·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第24-28页
第3章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8-35页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第28-31页
     ·交往方式的多样性第28页
     ·交往范围的开放性第28-29页
     ·交往内容的广泛性第29页
     ·异性交往的明朗性第29页
     ·交际圈的固定性第29-31页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存在问题第31-35页
     ·缺乏人际交往价值取向的正确判断能力第31-32页
     ·交往过程中普遍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第32页
     ·交往过程中情绪不够稳定,人际关系处理缺乏理性第32-33页
     ·人际关系理想化与现实相矛盾第33-35页
第4章 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形成原因第35-41页
   ·不良的社会风气的侵蚀第35-37页
     ·传统保守交往观念的影响第35页
     ·社会庸俗交往理念的影响第35-37页
   ·学校教育方法的陈旧和单一,师生之间缺乏沟通第37-38页
     ·学校教育缺乏及时引导导致大学生交往容易出现偏差第37页
     ·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教师不能有效引导学生交往第37-38页
   ·大学生自身缺乏人际交往意识和能力第38-39页
     ·缺乏积极交往的主动性第38页
     ·对人际交往冲突显得异常敏感第38-39页
     ·人际相处过程中表现很强的攻击性第39页
   ·家庭教育的错误诱导第39-41页
     ·重智商轻教育,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孩子第39-40页
     ·过分溺爱造成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的独立性第40-41页
第5章 建立和谐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措施第41-48页
   ·高校帮助建立和谐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措施第41-44页
     ·加强师生沟通机制,及时疏导学生的交往行为第41页
     ·营造有利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人文环境第41-43页
     ·增设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的人文选修课程第43页
     ·丰富大学生活,拓宽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平台第43-44页
   ·大学生自身应积极学习人际交往的常识,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第44-46页
     ·准确定位第44页
     ·塑造形象第44-45页
     ·掌握说、听的艺术第45页
     ·懂得换位思考第45-46页
     ·善于总结经验第46页
   ·家长应主动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灌输正确的交往意识第46-48页
     ·重视孩子的心理状况,关心孩子在学校的情绪变化第46页
     ·做好“言传身教”,树立有助于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榜样第46-47页
     ·正确看待交往矛盾,培养孩子独立处理人际冲突的能力第47页
     ·善于指导孩子发现自身的长处,懂得取长补短第47-48页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5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独立学院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研究
下一篇:构建高校全方位育人的方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