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论文背景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方法 | 第12-14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4-1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 第2章 滚动轴承载荷分布与变形关系的研究 | 第16-32页 |
| ·高速角接触球轴承的结构特点 | 第16-18页 |
| ·滚动轴承的基本理论 | 第18-20页 |
| ·赫兹弹性接触理论 | 第18-19页 |
| ·套圈滚道控制理论 | 第19-20页 |
|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 | 第20页 |
| ·刚性套圈假设理论 | 第20页 |
| ·滚动轴承的力学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 ·拟静力学法 | 第20-21页 |
| ·拟动力学法 | 第21页 |
| ·动力学法 | 第21页 |
| ·滚动轴承载荷分布与变形 | 第21-29页 |
| ·坐标系的选取 | 第21-23页 |
| ·变形的几何关系 | 第23-24页 |
| ·力的分析 | 第24-26页 |
| ·载荷与变形的关系 | 第26-29页 |
| ·算例与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30页 |
| ·初始接触角对变形的影响 | 第29-30页 |
| ·预紧载荷对变形的影响 | 第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 第3章 滚动轴承与主轴配合过盈量的研究 | 第32-39页 |
| ·温度、配合及离心力对轴承系统应力应变的影响 | 第32-34页 |
| ·轴承内圈与主轴配合过盈量 | 第34-36页 |
| ·轴承内圈和主轴温度场 | 第36页 |
| ·算例与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滚动轴承摩擦力矩的研究 | 第39-51页 |
| ·滚动轴承摩擦力矩的产生机理 | 第39-41页 |
| ·摩擦力矩的一般计算方法 | 第41-42页 |
| ·摩擦力矩的新型计算方法 | 第42-46页 |
| ·滚动摩擦力矩 | 第42-43页 |
| ·滑动摩擦力矩 | 第43-44页 |
| ·密封件的摩擦力矩 | 第44页 |
| ·油浴润滑中拖曳损失引起的摩擦力矩 | 第44-46页 |
| ·轴承内圈摩擦力矩和主轴拖动力矩 | 第46-48页 |
| ·轴承内圈摩擦力矩 | 第46-47页 |
| ·主轴拖动力矩 | 第47-48页 |
| ·算例与影响因素分析 | 第48-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5章 滚动轴承动力学特性分析软件 | 第51-58页 |
| ·分析软件系统的开发方案 | 第51-52页 |
| ·软件系统的开发平台 | 第51页 |
| ·软件系统的模块组成 | 第51-52页 |
| ·软件界面设计 | 第52-54页 |
| ·用户界面 | 第52-53页 |
| ·软件性能分析 | 第53-54页 |
| ·数据处理与可视化 | 第54-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附录Ⅰ Newton-Raphson 法求解非线性方程组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