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研究对象及目的 | 第8页 |
| ·研究对象 | 第8页 |
| ·研究目的 | 第8页 |
| ·研究材料及方法 | 第8-9页 |
| ·研究材料 | 第8-9页 |
| ·研究方法 | 第9页 |
| ·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 第9页 |
| ·研究的思路 | 第9-10页 |
| 一、山西临汾地区及其方言的研究概述 | 第10-14页 |
| ·临汾地区的地理概况 | 第10页 |
| ·地理位置 | 第10页 |
| ·历史沿革 | 第10页 |
| ·临汾方言的归属 | 第10-11页 |
| ·山西方言的研究概述 | 第11-14页 |
| 二、临汾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相同之处 | 第14-16页 |
| ·构词语素上,都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 第14页 |
| ·构词方式上,都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 第14-15页 |
| ·词源上,都有吸收外来词语的痕迹 | 第15-16页 |
| 三、临汾方言与普通话词汇的不同之处 | 第16-28页 |
| ·语音方面的差异 | 第16-19页 |
| ·声母不同形成的文白异读 | 第16-17页 |
| ·韵母不同形成的文白异读 | 第17-18页 |
| ·声母韵母都不同形成的文白异读 | 第18-19页 |
| ·音节数量的差异 | 第19-20页 |
| ·构词语素的差异 | 第20-22页 |
| ·构词方式的差异 | 第22-24页 |
| ·子尾词 | 第22页 |
| ·“圪”头词 | 第22-24页 |
| ·前缀“日” | 第24页 |
| ·重叠式 | 第24页 |
| ·词义方面的差异 | 第24-28页 |
| ·词汇意义方面的差异 | 第25-26页 |
| ·语法意义方面的差异 | 第26-27页 |
| ·色彩意义方面的差异 | 第27-28页 |
| 四、临汾方言词汇的历时考察 | 第28-32页 |
| ·承传词 | 第28-30页 |
| ·变异词 | 第30-31页 |
| ·词义扩大 | 第30页 |
| ·词义的缩小 | 第30页 |
| ·词义转移 | 第30-31页 |
| ·创新词 | 第31-32页 |
| ·无本字可考的词 | 第31页 |
| ·用共同语语素新造的词 | 第31页 |
| ·用临汾方言特殊的语素新造的词 | 第31页 |
| ·使感动词和分音词、合音词这些特殊形式创造的新词 | 第31-32页 |
| 五、临汾方言使用者如何学好普通话 | 第32-35页 |
| ·思想上,主动进行思维观念的转换 | 第32-33页 |
| ·方法上,克服临汾方音的干扰,分辨词义,掌握规范的普通话用语 | 第33-35页 |
| ·克服临汾方音的干扰 | 第33页 |
| ·分辨清楚临汾方言词语和普通话词语 | 第33-35页 |
| 结语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 后记 | 第38-39页 |
| 附录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