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码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一、关于邮轮码头建设的研究 | 第12-13页 |
二、政府部门对港口码头资源的调控研究 | 第13页 |
三、国外滨水区域开发利用的研究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内容 | 第14-16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二、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上海港的管理体制及其发展 | 第16-29页 |
第一节 上海港口管理体制的演变 | 第16-17页 |
一、中央交通主管部门管理时期 | 第16页 |
二、中央和地方双重管理阶段 | 第16-17页 |
三、政企分开一港一政阶段 | 第17页 |
第二节 上海港口行政管理机构 | 第17-20页 |
一、上海港码头管理中心 | 第18-19页 |
二、上海港港政管理中心 | 第19-20页 |
第三节 上海港的发展 | 第20-29页 |
一、上海港主要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二、上海港码头设施现状 | 第21-26页 |
三、上海港码头的布局利用现状 | 第26页 |
四、黄浦江沿线码头作业船舶与通航环境现状 | 第26-27页 |
五、上海港码头泊位变化情况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码头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性 | 第29-40页 |
第一节 码头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 第29-32页 |
一、国家资源的合理配置 | 第29-30页 |
二、码头资源的合理配置 | 第30页 |
三、配置码头资源是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 | 第30-32页 |
第二节 码头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 | 第32-34页 |
一、港口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 | 第32-33页 |
二、码头资源特殊性的需要 | 第33页 |
三、码头资源的两重性特点 | 第33-34页 |
第三节 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原则 | 第34-36页 |
一、注重宏观调控 | 第34页 |
二、依法行政许可 | 第34-35页 |
三、转变政府管理职能 | 第35页 |
四、切实履行公共管理的职能 | 第35-36页 |
第四节 码头资源合理配置的相关理论支撑 | 第36-40页 |
一、“经济人”理论 | 第36-37页 |
二、公共选择理论 | 第37页 |
三、博弈论理论 | 第37-38页 |
四、代际公平理论 | 第38页 |
五、公民社会和非政府组织理论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码头资源配置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 第40-50页 |
第一节 码头建设中的资源性配置问题 | 第41-47页 |
一、码头资源的自然垄断性 | 第41-42页 |
二、码头建设中部门决策问题 | 第42-47页 |
第二节 码头建设宏观决策错误 | 第47-50页 |
一、日常工作中第三类错误的产生 | 第47页 |
二、码头建设中第三类错误的产生 | 第47-48页 |
三、码头建设投资决策问题的产生 | 第48-50页 |
第五章 码头资源配置问题分析及对策 | 第50-57页 |
第一节 码头资源配置问题分析 | 第50-51页 |
一、码头资源布局与城市建设同步匹配协调不够 | 第50页 |
二、码头集约开发有效利用不够 | 第50-51页 |
三、一些码头多占少用或使用功能改变 | 第51页 |
第二节 港口行政监督管理问题分析 | 第51-53页 |
一、缺乏码头建设中远期规划 | 第51-52页 |
二、岸线使用、码头建设审批制度不够严格 | 第52页 |
三、港口行政监督管理手段不够多 | 第52页 |
四、码头产权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 第52-53页 |
第三节 提高码头资源合理配置利用的对策 | 第53-57页 |
一、重视码头资源集约化开发管理 | 第53-54页 |
二、注意码头资源的优化调整 | 第54页 |
三、加强码头功能宏观调控 | 第54-55页 |
四、尽量满足社会和公共管理要求 | 第55页 |
五、积极化解码头功能调整中的各种矛盾 | 第55-56页 |
六、创新上海港口发展模式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63页 |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