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无动力应急着陆控制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2页 |
| ·引言 | 第16-17页 |
| ·无人机自动着陆方式 | 第17-18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8-19页 |
| ·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 第19-2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课题研究基础 | 第20页 |
| ·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 | 第20-21页 |
|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无人机对象特性建模与分析 | 第22-33页 |
| ·对象特性建模 | 第22-26页 |
| ·假设条件 | 第22页 |
| ·坐标系定义 | 第22-23页 |
| ·刚体运动建模 | 第23-26页 |
| ·风扰动模型 | 第26页 |
| ·对象特性分析 | 第26-32页 |
| ·基本气动性能 | 第27-28页 |
| ·纵向机动性能 | 第28-29页 |
| ·横侧向机动性能 | 第29-30页 |
| ·操纵特性 | 第30-31页 |
| ·模态特性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无人机应急着陆轨迹设计 | 第33-43页 |
| ·应急着陆阶段划分 | 第33-39页 |
| ·航向调整段 | 第34-36页 |
| ·能量管理段 | 第36-38页 |
| ·着陆段 | 第38-39页 |
| ·引导下滑段轨迹线设计 | 第39-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无人机应急着陆返场边界及能量管理策略 | 第43-52页 |
| ·应急着陆返场边界 | 第43-48页 |
| ·高度影响边界 | 第43-47页 |
| ·高度及航向影响边界 | 第47-48页 |
| ·应急着陆能量管理策略 | 第48-51页 |
| ·纵向能量管理策略 | 第48-49页 |
| ·横侧向能量管理策略 | 第49-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五章 无人机应急着陆纵向控制律设计 | 第52-62页 |
| ·纵向控制策略 | 第52-53页 |
| ·纵向控制律设计 | 第53-61页 |
| ·鲁棒伺服 LQR 方法 | 第53-55页 |
| ·航向调整段 | 第55-58页 |
| ·能量管理段 | 第58页 |
| ·着陆段 | 第58-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六章 无人机应急着陆横侧向控制律设计 | 第62-70页 |
| ·横侧向控制策略 | 第62页 |
| ·横侧向控制律设计 | 第62-69页 |
| ·航向调整段 | 第63-66页 |
| ·能量管理段 | 第66-67页 |
| ·着陆段 | 第67-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七章 无人机应急着陆仿真验证 | 第70-82页 |
| ·应急着陆仿真平台 | 第70-73页 |
| ·鲁棒性验证 | 第73-79页 |
| ·初始状态不确定仿真验证 | 第73-75页 |
| ·总体参数不确定仿真验证 | 第75-77页 |
| ·控制参数不确定仿真验证 | 第77-79页 |
| ·风干扰仿真验证 | 第79-81页 |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82-83页 |
| ·后续工作及展望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