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酶论文

两亲分子对CBH1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缩写词表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1页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第13-16页
   ·两亲分子的引入第16-17页
   ·蛋白质与两亲分子相互作用第17-19页
   ·蛋白质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第19-21页
     ·紫外吸收光谱第19页
     ·内源荧光光谱第19-20页
     ·圆二色谱法第20页
     ·微量量热技术第20-21页
   ·世界能源危机第21-30页
     ·纤维素酶的分类第22-23页
     ·纤维素酶的功能第23页
     ·纤维素酶的降解机制第23-24页
     ·纤维素酶的结构第24-25页
     ·模式微生物T.reesei的纤维素酶系第25页
     ·CBH1的分子结构第25-30页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第30-31页
第二章 里氏木霉纤维素酶CBH Ⅰ的分离纯化第31-35页
   ·实验材料第31页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31页
   ·实验方法第31-32页
     ·CBH1的活力测定第31-32页
     ·CBH1的分离纯化方案第32页
   ·结果分析第32-34页
     ·CBH Ⅰ的分离图谱第32-34页
     ·SDS-PAGE电泳检测纯度第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SDS对CBH Ⅰ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第35-55页
   ·SDS性质简介第35页
   ·实验材料第35-36页
     ·主要实验仪器与试剂第35-36页
   ·实验方法第36-38页
     ·CBH1的活力测定第36页
     ·蛋白含量测定第36-37页
     ·SDS处理第37页
     ·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第37页
     ·内源荧光的测定第37页
     ·圆二色光谱的测定第37页
     ·透析方法第37页
     ·等温滴定量热第37-38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8-53页
     ·不同pH体系SDS浓度对CBH1活性的影晌第38-40页
     ·不同浓度SDS处理CBH1的紫外—可见光谱结果第40-41页
     ·不同浓度SDS处理CBH1的内源荧光光谱结果第41-45页
     ·不同浓度SDS对CBH1的圆二色光谱的影响第45-49页
     ·等温滴定量热第49-53页
   ·本章总结第53-55页
第四章 SOS对CBH Ⅰ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第55-74页
   ·SOS性质简介第55页
   ·实验材料第55页
     ·主要实验仪器与试剂第55页
   ·实验方法第55-58页
     ·CBH1的活力测定第55-56页
     ·蛋白含量测定第56页
     ·SOS处理第56页
     ·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第56-57页
     ·内源荧光的测定第57页
     ·圆二色光谱的测定第57页
     ·透析方法第57页
     ·等温滴定量热第57-58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8-72页
     ·pH5.0体系不同浓度SOS对CBH Ⅰ的活性影响第58-59页
     ·不同浓度SOS对CBH1紫外可见光谱的影响第59-61页
     ·不同浓度SOS对CBH1的内源荧光的影响第61-65页
     ·不同浓度SOS对CBH1的圆二色光谱的影响第65-68页
     ·等温滴定量热第68-72页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五章 CTAB对CBH Ⅰ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第74-87页
   ·CTAB性质简介第74页
   ·实验材料第74-75页
     ·主要实验仪器与试剂第74-75页
   ·实验方法第75-77页
     ·CBH1的活力测定第75页
     ·蛋白含量测定第75-76页
     ·CTAB处理第76页
     ·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第76页
     ·内源荧光的测定第76页
     ·圆二色光谱的测定第76页
     ·透析方法第76页
     ·等温滴定量热第76-77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7-85页
     ·不同浓度CTAB对CBH Ⅰ的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第77-79页
     ·不同浓度CTAB对CBH1的紫外可见光谱的影响第79-80页
     ·不同浓度CTAB对CBH1的内源荧光的影响第80-82页
     ·等温滴定量热第82-85页
   ·本章总结第85-87页
全文总结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4页
致谢第94-95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极中山站潮间带沉积物中两株细菌的多相分类学研究
下一篇:胶束体系中葡萄糖氧化酶结构的去折叠路径及恢复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