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刑事司法判例概述 | 第12-20页 |
第一节 司法判例 | 第12-16页 |
一、“判例”的定义 | 第12-13页 |
二、“判例”的三大机能 | 第13-14页 |
三、关于我国是否存在“判例”问题的认识 | 第14-16页 |
第二节 刑事司法判例体现的法理价值 | 第16-20页 |
一、司法判例的“共性”价值 | 第16-19页 |
二、刑事司法判例体现的“个性”价值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司法判例的历史考察 | 第20-26页 |
第一节 国外司法判例的历史考察 | 第20-23页 |
一、英国判例法模式的发展与特征 | 第20-22页 |
二、对大陆法系国家引入司法判例机制模式的考察 | 第22-23页 |
第二节 中国判例传统文化的历史探究 | 第23-25页 |
一、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司法判例元素 | 第23-24页 |
二、近代中国法制转型中的判例“痕迹” | 第24-25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我国刑事司法判例模式的宏观架构 | 第26-41页 |
第一节 我国引入刑事司法判例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26-35页 |
一、引入刑事司法判例模式的必要性 | 第26-31页 |
二、引入刑事判例模式的现实可行性分析 | 第31-35页 |
第二节 构建“司法解释型”的我国刑事司法判例模式 | 第35-41页 |
一、我国现行司法解释模式的困境分析 | 第35-38页 |
二、“司法解释型”刑事司法判例模式的宏观构想 | 第38-41页 |
第四章 刑事司法判例模式的程序性微观构造 | 第41-54页 |
第一节 刑事司法判例的创制层面 | 第41-48页 |
一、刑事司法判例的创制主体 | 第41-44页 |
二、刑事司法判例的来源和筛选 | 第44-46页 |
三、刑事司法判例的基本结构 | 第46-47页 |
四、刑事司法判例的审查公布机制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刑事司法判例模式的运行层面 | 第48-51页 |
一、法官对刑事司法判例的运用 | 第48-49页 |
二、刑事司法判例模式运行对量刑裁量的作用——结合量刑独立程序的分析 | 第49-51页 |
第三节 刑事司法判例模式的配套措施保障层面 | 第51-54页 |
一、进一步改革现有审级制度、设置法律审救济程序 | 第51-52页 |
二、改进法学教育方式、发挥律师和法学家等法律工作者的积极作用 | 第52页 |
三、进一步完善刑事司法判例技术服务手段,加快刑事裁判文书的电子化、公开化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